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養梟》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郁離子》章節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目錄

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焉。春申君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聞之,謂春申君曰:「君知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為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為李園所殺,而門下之士,無一人能報者。

譯文

楚國太子用梧桐的種子餵養梟鳥,並希望它能發出鳳凰的鳴叫聲。春申君說「這種梟鳥有天生的習性,不可能改變啊,與吃的東西有什麼關係呢?」朱英聽了這話,就對春申君說「你既然知道梟鳥是不可能用食物改變它的特性而成為鳳凰的,可你的門下所收養的沒有一個不是狗偷鼠竊等無賴之徒,而你卻寵愛、器重他們,把精美的食物給他們吃,把珠履贈給他們穿,將希望他們成為舉國傑出之士報答你。以我看,這樣做與用梧桐種籽餵養梟鳥並希望它發出鳳凰之鳴的做法有何不同呢?」春申君仍執迷不悟,最後被李園殺死,而他門下的食客,卻無一人能替他報仇的。

道理

這則故事告誡執政者,要善於識別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旨在說明,對那些不學無術、品德惡劣、行為不端者,決不可姑息遷就,賜予優待,寄以厚望,否則就必將養虎貽患,自食惡果。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養梟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