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盤水師範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六盤水師範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始於1978年成立的貴陽師範學院六盤水大專班化學科。1985年改名為六盤水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2011年11月,與貴州大學六盤水能源礦業學院基礎上成立的環境與化學工程系合併為化學與化學工程系;2017年5月,在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教學結構

學院立足六盤水、服務貴州、輻射西南,着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強責任、重實踐、求創新」的教師、工程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建有化學、化學工程與[1]工藝、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和環境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專業入選2020年度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2020年度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8年起,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專業三個專業採取「1+3」化學大類模式招生。現有20個行政班級,在籍學生944名。近五年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學生考入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貴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繼續深造者不計其數。

學院結合六盤水市資源優勢,主動貼近六盤水「煤、電、鋼、材」四大支柱產業和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新產業板塊發展需要。以「學科—專業—平台—團隊」一體化建設思路開展學科、專業、平台和團隊建設。現已基本形成以「煤炭加工與利用」為特色學科群,以「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冶金工程」、「環境工程」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規劃體系。其中,礦物加工工程為省級重點支持學科,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冶金工程為校級重點學科。

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正高級實驗師1人、副教授35人。博士20人、碩士42人(在讀博士16人)、具有海外留學訪學背景教師3人,碩士生導師14人,校級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帶頭人3名、學術骨幹2名。其中,貴州省第二屆青年創新人才獎1人,六盤水市管專家13人,六盤水市優秀教師獎3人。

人才培養

學院以基於學習產出的現代工程及師範教育模式為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體系及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共承擔省教育廳「本科質量工程」教改項目9項,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4項,校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0餘項。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5項。

平台建設

依託行業、專業背景,建設有「貴州省煤炭潔淨利用重點實驗室」、「貴州省六盤水師範學院院士工作站」、「貴州省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科研實驗平台」、「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廳級科研平台和7個市級重點實驗室,擁有「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創新團隊」和「礦物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團隊」2個教育廳創新團隊,6個校級創新團隊。另獲批建設「六盤水師範學院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1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教學與科研實驗室使用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以上,擁有X-射線衍射儀、元素分析儀、物理吸附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儀[2]、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熱重分析儀、激光粒度分析儀、X-熒光光譜儀、電化學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分析儀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2500餘萬元。

近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9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科技廳技術基金項目46項,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項,市科技局基金項目31項,橫向合作課題5項,在研科研經費3500餘萬元。教師公開發表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8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40餘篇,被SCI、EI收錄106篇,榮獲了貴州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

素質培養

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支持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各類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近五年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文體活動共獲獎300餘項、500餘人次,主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11項、省級16項和校級2項,學生獲得新型實用專利5項,發表論文80餘篇。

在辦學過程中,學院秉承「厚德博學、范行求真」的校訓,堅持「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和「以學化人、材雄德茂」的辦學理念。着力培養學生爭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新時代大學生

視頻

六盤水師範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六盤水師範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宣傳片
黑白下的建築之美——六盤水師範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