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埔李氏宗祠

內埔李氏宗祠位於台灣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其建築特色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並融合了歐洲巴洛克日本新藝術風格所建造,屬於三合院建築,並因為先人人脈因緣所致,而留下民國初年黨國大老和名書畫家的題字和墨寶,彌足珍貴並具有欣賞價值。除了供奉李氏祖先外,也祭拜門、天、龍、井、灶五神,保留了客家傳統的祭祀精神。至今李家子孫仍會取古井之水飲用,展現出飲水思源的懷祖情懷,相當特別。[1]

目錄

歷史沿革

位於內田村的李氏宗祠,據宗祠門樓牆上的碑文記載乃為在光緒年間首建,在日大正三年(1914)時因洪水而被沖毀,昭和三年(1928)由宗親們再度集資重建。宗祠於1929年落成後,成為當時內埔地區最引人 注意的富麗建築,風光一時。然而到了1999年,因為崇文巷拓寬工程的路線即將穿越過門樓,門樓的保存岌岌可危。經過李家全族的協議 決議將門樓往內退三公尺,僅經過兩個禮拜的搬移工程,才得以保存壯觀的面貌至今。客家人宗族強大的凝聚力及向心力,由此可見一斑。 [2]


特色介紹

 
李氏宗祠門樓題字照片來自珍傳藝現臉書

位於台灣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的李氏宗祠依傍龍頸溪而建,位於內田村邊緣。 建築方位坐東北朝西南,平面為單進單護龍,並設計了全屏東最壯觀的門樓建築。而門樓為日本新藝術建築風格,外部建築有精美洗石雕塑,門楣有前「行政院長」譚延闓的題字,正門對聯則是書法名家張裕釗的墨寶,因宗族之中有一位傑出裔孫李壽謙,留學日本也到大陸讀書,因而結識許多民國初年的黨國大老和名書畫家。而李氏宗祠門樓結合巴洛克與日本新藝術風格,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欣賞。據宗祠門樓牆上的碑文記載,李氏宗祠為光緒年間首建,在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時因洪水而被沖毀,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宗親們再度集資重建。[3]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三月間,因縣政府都市計畫,門樓恰在擬拓寬的道路上,宗親們覺得宗祠已歷史悠久,是先民們智慧和財富的結晶,就此拆除極為可惜,所以很快就募集資金把整棟門樓往內搬移3公尺,前後花了2週時間完成。宗祠除了供奉祖先外,也祭拜天、龍、井、灶五神,延續著客家傳統的祭祀精神。[4]


視頻

【【發現】20151128 - 華夏文化探源 - 天下李氏出隴西】


參考文獻

  1. 李氏宗祠玩全台灣旅遊網
  2. 屏東-內埔 內田 李氏宗祠 JUST A BALCONY 部落格
  3. 屏東內埔李氏宗祠 門樓題字有來頭 中國評論通訊社
  4. 內田村隴西堂李氏宗祠 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