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行要耐得住寂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行要耐得住寂寞
圖片來自搜狐網

修行要耐得住寂寞,鑑別一個人有多大的修行,首先就要看他能否耐得住寂寞。修行放下的人,修行開悟見道者,他都能夠耐得住寂寞。學佛修行就應該學會耐得住寂寞,你能夠耐得住寂寞,你就有些功夫

原文

《莊子·讓王》:孔子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接連七天不能燒火作飯,用野菜做的湯裡面連一個米粒也沒有,臉色顯得有些疲憊,但是,仍然在屋裡撫琴唱歌。弟子顏淵正在擇野菜,但聽到子路、子貢一起說着話:「老師兩次被從魯國驅逐出來,隱退到了衛國,後來到宋國講學,又被人砍倒了大樹,差一點丟了性命。還曾經在周地遭受困頓,現在又被圍困在這裡了。要殺害咱們老師的人竟然沒有罪過,欺凌咱們老師的也沒有人來禁止。可是,咱們的老師還是撫琴唱歌,君子難道就這樣不把羞恥當回事嗎?」

顏淵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就進去對孔子說。孔子把琴推到一邊,長嘆了一聲說:「仲由(子路)和端木賜(子貢),都是看問題看得太短淺了。你去把他們叫進來,我跟他們說說。」子路和子貢進來了。子路有些憤憤不平地說:「像我們這樣在天下傳道,卻遭受這樣的困境,可以說就是走投無路了!」

孔子說:「怎麼能這麼說呢?君子能夠通達道義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達道義才叫做『窮』(走投無路)。現在,我孔丘雖然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遇到憂患,但是,這是因為堅持仁義之道所致。如果因為遇到憂患就放棄仁義之道,還能算君子嗎?既然有君子之道,就不能說是走投無路啊。」

孔子接着說:「既然要推行君子之道,就要在心中永遠堅持道義,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違背道義,就要堅持道德原則,即使遇到災難也不失去道德原則。你們看到那些松樹和柏樹了嗎?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霜雪多麼凌厲,都是常青不謝。現在我們在陳蔡之間遇到了阻礙,從而可以考驗自己是否能堅持住道德仁義,這是一種幸運啊。」

說完,孔子又把琴拿過來,繼續撫琴,唱起歌來。子路高興地拿起盾牌隨着節拍跳起舞來。子貢感慨地說:「原來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義才能上薄雲天,有修養才能承載一切啊!」

學佛修行是為了放下,既然是為了放下,理應該過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生活,古人修道者,都要找一僻靜處潛心修學佛法,修道者要與外界隔絕,不允許外人接見,出家是為了了生脫死,不求別物,在沒有見道或開悟以前,他不會與任何人來往。一個大修行人的心裡只裝着生死二字,生亦不貪圖生活的舒適,這生是往生佛國的生;死者。了脫生死,不再輪迴,修行是求圓滿永久的解脫。

修行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清心寡欲,清心寡欲是一個真實修道者的生活,修行人要學或如何看破放下的道理,只有看得破放得下,才能更好的去追求永久的解脫,才能夠真證的耐得住寂寞,一心向佛,內息寧靜別無餘物。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他的內心只裝有三寶,別無他求。修行人如果放下了,他就能夠耐得住寂寞。

鑑別一個人有多大的修行,首先就要看他能否耐得住寂寞。修行放下的人,修行開悟見道者,他都能夠耐得住寂寞。學佛修行就應該學會耐得住寂寞,你能夠耐得住寂寞,你就有些功夫。所以佛教修行,放下住山是我們修道人首先可以考慮的話題。

這住山就要耐得住寂寞,修行要學佛法,佛法亦可使我們慢慢的適應寂寞。一個苦修住山的人,前提是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能夠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適合住山修行。出家人或在家弟子,住山修行或者閉關的人,你要一切都放下,在你修行功夫未到,沒有明心見性,大開圓解,究竟解脫,證大涅盤以前,你且萬萬不可對外宣傳你如何閉關,如何苦修,這樣做會障礙你開不了悟,佛法是無相法,無想就不應該住修行的相來修。

住山或閉關的人,在你沒有開悟以前不能獨住山,或閉關。

住山也應有一定的功夫才可以,住山要依止大善知識,要在大善知識的指導下,你才能夠住山修行。

閉關更要有真實修證的功夫,古人有一句話叫不破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古代人的閉關,他跟我們現在的佛門人的閉關可不一樣。古代出家人閉關,把你送到關房裡,在你閉關時期未滿以前不准許你出來。你在關房裡,那裡面只有你一個人,你任何人也見不到面,這吃的東西有人給你送去,送東西的人進不去關房裡,他把你要的東西放到你可以去到的地方,你到時候去那就行了。你那東西的時候,你也見不到任何人。[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