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定市蓮池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定市蓮池博物館全園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池塘是全園風景布置的中心,一切建築、山石、花木都隨塘岸的曲折而迤邐配置,亭、台、樓、閣等一組組玲瓏別致的古典式建築環池而建。園內藤纏古槐,綠柳垂掩,一泓碧水,錦鱗成群,荷香飄溢,碑碣林立。陳列碑刻170方,代表作品有唐刻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宋刻蔡京送行詩碑、元刻老索神道碑銘、明刻西夏文經幢、清刻王陽明[1]詩碑、蓮池書院法帖、康熙御筆「龍飛」刻石、乾隆、嘉慶和道光御筆碑刻、歷代修建蓮池碑記、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等。

簡介

古蓮花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是我國北方着名的古典園林之一,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之一。

歷史

它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為元代汝南王張柔元帥創建。金末元初,為張柔的副帥千戶侯世親喬維忠的園地。明代,為官府占據,成為達官貴人飲宴聚會的樂園,曾以「水鑒公署」的雅號盛稱於世。因湖中荷花歷年不衰,故明代以後稱為 「古蓮花池」。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衛在此修建了聞名遐邇的蓮池書院。乾隆十年(1745年),古蓮花池闢為皇帝行宮。乾隆十四年(1749年)開始,在直隸總督方觀承的主持下,古蓮花池做了大規模的改建新建,形成了巧奪天工、規模宏偉的「蓮池十二景」,即春午坡、花南研北草堂、萬卷樓、高芬閣、宛虹亭、鶴柴、蕊幢精舍、繹堂、藻泳樓、寒綠軒、篇留洞、含滄亭。除此之外,還有直隸圖書館、牌樓、太保峰、洒然亭、聽琴樓、響琴榭、君子長生館、昆閬院、綠野梯橋、駐景樓、枚廊等。它融會了我國古代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和風格,被譽為「城市蓬萊」。乾隆皇帝一生七次巡幸蓮池行宮,後為嘉慶、光緒皇帝的行宮和慈禧太后的行宮御苑。1900年秋,英、法、德、意四國聯軍侵入保定,園林內的建築被焚燒殆盡,珍寶、文物被洗劫一空。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對園林進行了恢復,但由於國庫不撥銀兩,地方財力不足,只恢復了部分景觀。新中國成立後,古蓮花池得到了全面保護和維修。從2002年至2009年,市政府分兩期投入資金1600萬元,歷時八年,對古蓮池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使古老的園林煥發出一片生機。

視頻

保定市蓮池博物館 相關視頻

保定博物館鎮館之寶:漢朝銅馬,1977年徐水防陵漢墓出土
什麼是保定博物館之保定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