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價值體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價值體系

來自 圖行天下網 的圖片

價值體系 是一個民族在一定時代、一定社會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定社會、民族在一定時代社會意識集中 反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價值體系 什麼是價值體系

外文名稱 value system

定義 人與外界事物關係的一個範疇 [1]

​發展歷程

價值的概念

價值產生並存在於人(主體)與客觀事物(客體)的關係中,是客觀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對人的需要的滿足。

價值的定義

價值是標誌着人與外界事物關係的一個範疇,它是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外界事物的屬性對人的需要所發生的效用或作用,以及人對此的評價。所以任何一種事物的價值,都包含着兩個相互聯繫的方面,其一是,該事務的存在對人的作用或意義;其二是,人們對於這種價值的認識和評價。

價值的轉換

從價值概念到價值體系概念,有一個演變過程。在人們思考價值體系之前,經濟學家們所研究的是商品的價值。商品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被人需要,它能滿足人的需要。關於價值的定義,可以很容易地從《政治經濟學辭典》查到:"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後來又有經濟學家把市場因素引入商品價值,提出了邊際價值。但不管怎樣,商品的價值是與人的需要聯繫在一起的。商品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價值產生於人的勞動,服務於人的需要。

因而"價值"一詞就與"需要"一詞密切聯繫,後來有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人的需要,他們發現,人的需要是一個體系,如馬斯洛就有一個需要層系理論,他把人們所自覺追求的目標體系稱為價值體系,我最早看到的價值體系這個詞,就是從馬斯洛的著作中看到的。從經濟學到心理學,人們的研究對象經歷了一個從價值到價值體系的深化,是人類精神進化過程中的關鍵的一步,實現了一個從客體到主體的轉換。

可在實際上,馬克思很早就超越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完成了從價值向價值體系的這個轉換。他說:"實際上價值只不過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社會關係在物上的表現,它的物的表現,____人們同他們的相互生產活動的關係。"[1]從這個高度來看社會生活過程,"財物世界的幻影消逝了,這個世界不過表現為不斷消失又不斷重新產生的人類勞動的客體化。任何持久的財富都只是這個社會勞動的轉瞬即逝的物化,是生產過程的結晶化,生產過程的尺度是時間,即運動本身的尺度。"[2]這樣一來,馬克思就從研究外部世界深入到研究人類自身,完成了從價值到價值體系的轉換,這同時也就是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換,其意義不亞於天文學上的從地心說向日心說的轉換。

正因為馬克思能夠深入到這個深度,所以才能夠分析商品拜物教,揭示資本主義的歷史暫時性質。這種認識上的深化便意味着精神領域裡的一場革命,開闢了社會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新領域。價值體系這個東西並不是以前不存在,而是早已有之,但它處在我們的認識之外。就像地球引力一樣,即使人們沒有認識它,它也仍然存在着,並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着作用。在研究的商品價值時,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客體身上,其實物質財富不過是人類勞動的不斷產生而又不斷消失的載體而已,人類的活動才是商品價值的內在核心。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人類活動本身的時候,便會進一步發現,在人類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價值體系,它是一個發展變化着的東西,馬克思曾說:"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借用他的這個說法中,我們可以進一步來說: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價值體系的不斷進化過程而已。對價值體系的研究將把人類的目光投向一個遼闊深遠的領域,並將給人類歷史帶來巨大而深刻的變革。

由於人成了關注的中心,而人的價值體系在人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居於中心地位,所以它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關注的中心,價值體系是被人們意識到的需要的體系。這種被意識到的需要就是目標,"人需要有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3]這是因為,人的根本特徵就是人是有意識的,他的需要不管合理與否,都要經過他的頭腦進行整理,成為他的自覺意識,經濟的自然必然性、文化傳統、個性發展的需要,甚至於本能,都要經過其大腦的加工,成為他的目標。這些被他意識到的目標所形成的體系便是價值體系,其中那個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目標便是這個價值體系的核心價值。歷史的進步過程,也即是人們逐步深入認識自身的需要、實踐新的核心價值的過程。由低階的基本需要到最高階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們對核心價值的認識的逐步深入使整個價值體系日益豐富完善,在此過程中便出現了一個以由低到高的價值為核心價值的價值體系系列。

與價值觀的區別

還必須特別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價值體系與通常所說的價值觀不同,它有着深厚的內涵。人們在談論價值觀時,所指的總是存在於人類個體頭腦中的東西,而價值體系則與之不同,它不僅存在於人的頭腦中,同時還與社會生活有機地聯繫在一起,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時代精神潮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一個社會集體中占支配地位。它內容複雜、包羅萬象,控制着每一個人的行為。與個體價值體系的靈活變化不同,社會價值體系就像是一位步履蹣跚的古稀老人,艱難地緩慢前行。為了區別這兩者,有時我們特意把它們分別稱為個人價值體系與社會價值體系。

兩者的有機聯繫

在個人價值體系與社會價值體系之間有一個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的"超循環"。個體價值體系的成長過程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它在社會價值體系的大環境中形成,受其制約。社會價值體系形成於無數個體的價值體系的作用,獲得了獨立的生命,反過來控制着個體價值體系的成長過程,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個性穩定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個體的充分發展必須藉助於充分發展了的社會價值體系的托舉,只有在社會集體的進步過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

理解了個人價值體系與社會價值體系之間的有機聯繫,我們便可深入理解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支配着社會運行過程。它有一套政治經濟制度支撐着它。它產生於人的生活過程,但卻又比個體強大,控制着人的行為。人類個體生生死死,來了又去了,而那一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卻一直持續下去,反過來支配着人們的生命過程,單個人的力量在它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比如說腐敗現象,人們都知道那是壞東西,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為什麼仍然存在並發展着?這就是因為有那麼一個東西很強大,驅迫着人們按它的要求行動。再比如公款消費現象,公車私用、公費旅遊、公款吃喝等"三公"現象的費用,據說是每年九千億。為什麼這種"三公"現象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在公務員隊伍中有一個自發地形成的支撐着"三公"現象的價值體系,人們稱之為"潛規則",如果不能改變這個"潛規則",而是企圖採用一些行政措施來制止它,那就不過是揚湯止沸,不能扭轉其愈演愈烈的趨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