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今生只此一「閨蜜」(235) 金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今生只此一「閨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今生只此一「閨蜜」》中國當代作家金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今生只此一「閨蜜」

閨蜜,分為女閨蜜,男閨蜜。男閨蜜者,意氣相投,私話連連,互相勵志,同吃同住同勞動,形影不離也。

今生,我只此一閨蜜。

曾經兩年在一起相互勵志和追夢正是古人所云:「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回憶,清晰如昨,是如此的銘心刻骨,以至不管歲月如何流逝與變幻,是否習慣了沿途的繁盛與荒蕪,終未能消減其分毫,念念不忘的終歸是那兩年裡的交心,學習,叮嚀加衣,囑咐休息。所體現的情同手足、關切微笑是那麼的樸實而真切。

那是1981年,我考入技校,同寢室的有一位來自關嶺的名叫黃農。讀書,一年半時間,我們關係也就是平常而已。待到實習,便相互問分在哪個車間哪個班組?我和黃農分在22車間1班組。於是便相約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因為學校寢室離車間遠,步行要走50分鐘,不得已跟家人說,母親便給我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上班,我帶黃農,下班,黃農帶我。一起打飯打水,話語相通起來。誰知道我倆都有想考大學之理想,為了不讓人笑話,便偷偷學習起來。也是機緣巧合,認識了在子校教英語的汪老師。汪老師是上海知青,獨住廠區,很是熱心,非常關心我倆,於是我倆每晚都到她家補習英語。實習那半年裡,我倆是背英語單詞和學習古文,背古體詩,一心一意就想考大學。相互是那麼的欣賞,是那麼的恨相知晚,由衷傾訴說:相互學習真好。

兩年技校畢業,從學生變成了工人。我和黃農順乎自然分在實習車間,依然是形影不離。分單身宿舍,我倆打聽到有一個老工人長期病假,房間是鎖着卻不住,我倆便撬開了門,室里就一張空床和一桶汽油。我和黃農同住一寢室了,每天鬧鐘五點響,我倆起床學習,黃農學文學,我練書法。下班是黃農打飯我做菜,晚飯我倆沿鄉間小路背書。小路通向紅楓湖畔,湖水清且漣漪,水鳥空中飛舞,風景世外桃源。背到天黑盡方回寢室再讀書,我倆追逐着考大學夢,心中灑滿陽光。我倆還相互剪髮,班組同事笑話我倆的髮型是「狗啃的」,我倆也從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星期日一同去馬場趕集,多是購雞蛋和豆腐乾,順便在馬場火車站吃碗牛肉粉。

在工廠當工人,要兩年以後才可報考大學,而且是指定的大學才可以報考,或者考廠里辦的電大,並且要車間出證明同意報考。一心考大學的執念,總是從心底向外延升,並在我倆生命的情緒里點燃。我倆是等不及了,真正敞開心扉去替對方着想,商量辭職回家考大學。那時我倆的工資是44元4角,另有5元進山補助,說好一人當工人,一人回去考大學,工資平分。由黃農先回家去跟父母說知。黃農父母是死活不同意,黃農抗爭不過,回到廠里。我是鐵了心不當工人要回安順,到家裡面跟父母攤牌了,父母苦口婆心拗不過我,一年半後終讓我辭職。黃農遵諾言,第一個月送來工資的一半給我,我母親和家中奶奶知道後不准要,說當工人的錢是非常苦來的,既然家裡同意你回來就有能力養你。於是我上西辦補習班,很是用功學了一年,遺憾我不是讀書的料,努力了,刻苦了,終沒考上大學。1987年我考進市個協工作。

黃農便留在廠里當工人,1989年他結婚,我趕到廠里吃他的喜酒。到時他叫我給他寫一副對聯,廠里結婚必須貼對聯的,我構思提筆寫了一副嵌字聯,新郎和新娘的名字嵌在聯里。寫好後新娘笑對我說,為了寫一這副對聯,黃農和他的好朋友蔡家順兩個足足想了一個月都總是不合心,寫不下來,沒想到你來五分鐘便搞定了。

在後來的日子,黃農離婚了又重新結婚,女的是北方人,在廠里開一服裝店,我去喝了兩天酒。過幾年再見黃農時,他迷戀上了練香功,跟一群老太太,老爺子練香功,他說香功對身體最有益,而且可以治病救人。黃農最獨一無二之處是不用手機,他說不用手機自己便是自由人,有了手機,便有了雜亂和牽掛。前些年技校的同學會,他沒來,廠里負責聯繫的人說他沒手機聯繫不到他。

歲月總是交替得如此匆忙,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是風雨兼程,風雨兼程里唯有情是永恆。回想我和黃農兩年裡的閨蜜生活,幾絲苦澀的情感和無邪的青春里心靈總能碰觸,彼此用心懷叩,或繁或簡,或悲或喜,都感謝命運對我倆如此眷顧,讓彼此內心有一個寄託和祝福,有一抹最懂的暖留存心間,眷戀着那段青蔥流蘇的追夢時光。[1]

作者簡介

王金玉,中共黨員,65年生於寒素之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