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生四季如蘆花(梨城)

人生四季如蘆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人生四季如蘆花》中國當代作家梨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人生四季如蘆花

春天來了,我們在最初的眺望中,有點像蘆葦開始探頭了。

那簇新嫩綠欲滴的蘆葦,就像這隆隆的年味向前伸展着,你呼喚着我,我呼喚着你,迎來了蘆花最初的亮色。也像我們當年在軍營里參加軍訓一樣,把衣服和手臂都磨破了,那身綠軍裝依然閃閃發亮,儘管北方的春天還處在漫長的冬季,但有了我們的摸爬滾打後已把春天鬧得沸沸揚揚,如同迷醉在萬花叢中。

正當夏天的蘆葦挺胸抬頭,碧綠重疊的時候 ,我們已脫下當年的軍裝,回地方參加了工作,開始取妻生子,成家立業,裹挾着這一片片人生流動的蘆葉,有了無邊的親情關愛和責任。

我漫步在白洋淀邊用手撥開一條小路,發現各式各樣綠的不同的小草,雜染其間,調色着這裡正值青春期蘆葦的呼吸,和與它相襯的清新而明朗的空氣。我自然會想到戰友們各自不同的命運。

我是幸運的,被分配到華北油田工作,有了去白洋淀的機會。

一次去井隊抬鑽杆,看到一望無際的蘆葦,有的挺立,有的倒伏,有的搖曳,讓我驚呆了。走在淀里,差點迷了路,我只顧採好看的葦管,從中取出一層薄薄的笛膜,沒想到離淀邊越來越遠,當我回頭時,已不知隊伍的去向,是同事們大聲呼喊我的名字,我才尋聲走出蘆葦盪。

打這後,我不敢獨自一人去采笛膜了,但用那蘆膜吹奏歌曲,給周圍的人解除苦悶和憂愁,是我樂意做的事情。笛聲讓我的情趣有了更好的表達,它像是從軍營里傳來的軍號聲,從田間裡傳來的割稻聲,從井場上傳來的汽笛聲,從青紗帳里傳來的漁歌聲。這充滿綠色的交響會使我和我的同齡人快速成長起來,在得失之間做出新的選擇,不怕挫折,學會從頭再來,牢記逆景也能成才。

只有秋天的蘆葦,花白如霜,茫茫一片,隨風搖晃,像是到了收穫的季節。我們也看到自已的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後到央企工作,有的去了北上廣,有的還去了新疆等地。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境況不同,但都見證了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歷史變遷,到處留下了我們自已的氣息和足跡。

我去過新疆,到過博斯騰湖,見到那裡的蘆葦長在幾米深的水面上,遊船通過時捲起陣陣巨浪,只有小島上的蘆葦像金秋時節的樣子,惹人捧葉抱素,像大漠一樣空曠遼遠。每年國慶節後,有一批外地的「刀客」上去割蘆草,然後打包把蘆草運到別處造紙去了。蘆葦渾身是寶,跟我們人一樣,有再用價值,既是沒有人管它,它也會隨風飄去,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地。

冬天的蘆葦極目望去,白浪滔天,充滿意象,我懷疑這是蘆花與浪花的合謀。我們50年代出生的人來不及思考,就進入了冬季,陷入一個寂靜、蘊含、幻想、冬藏、漫長的冬夜。發現我們身上滿身飄白,充滿憂傷,充滿渴望,戰友和同事們幾十年不見音訊,至到有了微信,才知戰友和同事住在何方?

這讓我想起了湖南老家門前的蘆葦,生長在池塘邊、在溪邊、在渠邊、在河洲上的情形,與退耕後的洞庭湖數以萬傾的蘆葦,在輪迴中重複生命的綠意,漫舞流霞,與我共枕一簾幽夢,從此有了互動和仰望!讓曾經誤入企圖的濕地有了自然的調節,找到了那個曾經屬於自已的世界

走過四季,我們與戰友、同事開始重逢相會,用微信聊天,漸漸老去的臉上展現了蓬鬆高敖的精氣之神。我寫了一首《蘆花飄香》的詩:「 首如飛蓬生意象,鷺驚寒霜入池塘。 滿絮公英隨風去, 重生輪迴做新娘。」確信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發現自己像一棵小樹、一根小草,一朵小花,和它們沒有什麼區別,命運是相同的。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蘆花就是這樣的植物,懂得重生輪迴,無怨無悔。 可見,我們的生命中仍然充滿愛的欲望!那就讓我們永抱一份健康從容淡定的心,觀賞沿途風景,一路漫步前行吧!

[1]

作者簡介

梨城,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