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葉舌唇蘭

中文學名: 二葉舌唇蘭
界: 植物界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總   門:輪藻總門
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綱: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亞   綱:百合亞綱
超   目:天門冬超目
目:天門冬目
科:蘭科
屬:舌唇蘭屬
種: 二葉舌唇蘭

二葉舌唇蘭[1],中藥名。為蘭科植物二葉舌唇蘭PlatantherachloranthaCust.exRchb.的塊莖。分布於東北、陝西、甘肅、河北、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具有解毒消腫,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風寒濕痹,白帶,腰痛,咳嗽

目錄

入藥部位

塊莖入藥。

功能主治

補肺生肌,化瘀止血。用於肺癆咳血、吐血、衄血;外用治創傷,癰腫,水火燙傷[2]

性味

用法用量

3-9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

相關配伍

1、治肺結核咯血:二葉舌唇蘭、金不換、山藿香、鴨皂樹、大薊各15g,水煎服。(《常用草藥圖集》)

2、治鼻出血:二葉舌唇蘭、卷柏、虎杖、仙鶴草各15g,水煎服[3]。(《常用草藥圖集》)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塊莖,洗淨、切片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塊莖呈橢圓形、卵圓形或類圓形。大小不等,長一般為1-3.5cm,寬0.8-5cm,厚0.5-1.8cm。質緻密而堅實,角質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微顯半透明,有凹凸不平的皺縮紋,有時為強皺縮。質堅硬不易破碎。破碎面角質樣。略具光澤,淺黃白色。本品濕潤時呈黏液性。氣微、味淡[4]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50cm。塊莖卵狀紡錘形,肉質,長3-4cm,基部粗約1cm,上部收狹細圓柱形,細長。莖直立,無毛,近基部具2枚彼此緊靠、近對生的大葉,在大葉之上具2-4枚變小的披針形苞片狀小葉。基部大葉片橢圓形或倒披針狀橢圓形,長10-20cm,寬4-8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狀柄。總狀花序具12-32朵花,長13-23cm;花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最下部的長於子房;子房圓柱狀,上部鈎曲,連花梗長1.6-1.8cm;花較大,綠白色或白色;中萼片直立,舟狀,圓狀心形,長6-7mm,寬5-6mm,先端鈍,基部具5脈;側萼片張開,斜卵形,長7.5-8mm,寬4-4.5mm,先端急尖,具5脈;花瓣直立,偏斜,狹披針形,長5-6mm,基部寬2.5-3mm,不等側,彎的,逐漸收狹成線形,寬1mm,具1-3脈,與中萼片相靠合呈兜狀;唇瓣向前伸,舌狀,肉質,長8-13mm,寬約2mm,先端鈍;距棒狀圓筒形,長25-36mm,水平或斜的向下伸展,稍微鈎曲或彎曲,向末端明顯增粗,末端鈍,明顯長於子房,為子房長的1.5-2倍;蕊柱粗,藥室明顯叉開;藥隔頗寬,頂部寬1.5mm,下部寬近4mm;花粉團橢圓形,具細長的柄和近圓形的粘盤;退化雄蕊顯著;蕊喙寬,帶狀;柱頭1個,凹陷,位於蕊喙之下穴內。花期6-7(-8)[5]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400-33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歐洲至亞洲廣布,從英格蘭至朝鮮半島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繁殖方式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栽培技術

濕度:栽培基質長期處於潮濕狀態,舌唇蘭的根就會腐爛,葉子變黃,嚴重的會死亡。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如澆水後水苔長期過濕,可把植株脫下,露在空氣中,待植株稍干後再把植株重新栽培。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最好,也可以用噴霧器向葉面噴灑細霧,但要注意,不要將水霧噴到花朵上。春天是舌唇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應及時補水。

施肥:舌唇蘭除了需要氮、磷、鉀外,還需要其它元素,故宜選用養分全面的肥料,如蘭花專用肥料、魚肥、複合化肥等。春天一般施1000倍的液體肥料,開花時不施肥。花期過後,株基長出新根時才開始繼續施用液體肥料,每7天1次。春末新葉長出後少量施用油渣和骨粉混合成的固體有機肥。夏季施1500-2000倍的液體肥,每7天1次。秋季繼續施用1000倍的液體肥料,每7天1次,直到10月上旬為止。

移栽:對下葉掉落、生長衰退的舌唇蘭均需移栽。通常2-3年移栽1次。在移栽前7天左右停止施肥、灌水、新鮮水苔要經過一定時間浸泡或消毒,脫水至八成干後方能用於移栽使用。移栽時,將植株完好地拔出,但不要傷及根部。移栽後半個月內,要把舌唇蘭放置在溫度高的半陰處,不宜立即灌水或施肥,而是先噴1次殺菌劑。大約7天後,新根開始長出時,才可以用低濃度的肥水灌透1次,以後進行正常化管理。

病蟲防治

舌唇蘭屬植物的防病工作是經常性的工作,如栽培環境通風良好,植料、空氣濕度適宜,定期噴灑波爾多液、百菌清、好生靈等藥防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絹病等真菌性病害,可施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鋅錳乃浦、炭疽立克等藥劑防治。細菌性軟腐病,可施用農用鏈黴素等藥劑防治。薊馬、介殼蟲、蟎類等,可噴速撲殺、氧化樂果等防治。蝶蛾幼蟲噴萬靈、敵敵畏、殺蟲環等防治。

鞘鏽菌:通常在葉的上下表面,較少在莖上出現凸起的小皰,內含黃色、橙色、銹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狀孢子。鏽病並不致命,葉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葉外,可用65%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液或含銅殺菌劑噴灑。

白絹病: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炭疽病: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干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參考資料

  1. 河北隆化發現蘭科重點保護植物二葉舌唇蘭,中國風景園林網,2017-09-21
  2. 二葉舌唇蘭的功能主治,中華中醫網
  3. 二葉舌唇蘭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二葉舌唇蘭的藥材性狀,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5. 二葉舌唇蘭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