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買房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買房》中國當代作家劉文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買房

有一則故事,一直記憶猶新。

一個乞丐,到富人家乞討,富人家十分忙碌。乞丐問,忙什麼?富人答,準備去海南。過了一年,乞丐又到這家富人家乞討,富人家依然十分忙碌。乞丐問,忙什麼?富人答,準備去海南。乞丐十分詫異,去年就準備去海南,沒有去成?富人答,是的,還沒有準備好。乞丐說,我已去過兩次海南了。富人問,你一個乞丐,憑什麼去海南?乞丐答,我就憑一個討飯碗,一根打狗棍和一雙腳。

這則故事給了我一點小小的啟示:很多事情,不是都等準備好了才去做的。

記得讀中學時,上歷史課。老師講二萬五千里長征,輾轉陝北,實現戰略轉移。有一個細節:長征之先,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前四次都勝利了,第五次由於人為原因,失敗了,被迫撤出根據地,開始長征。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假如第五次反圍剿不失敗,也許還有第六次反圍剿,也許就不需要長征了。

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準備,被迫出發了。不出發,沒有別的出路。

抗日戰爭也是這樣。

日本明治維新後,日益強大,侵略中國,蓄謀已久。但是,我們不可能同步進行反侵略準備。甚至,日本人占領了東三省,我們也沒有全面抗日的準備。盧溝橋事變後,中日全面戰爭爆發,鬼子的大刀架在我們的脖子上,不抗戰不行了,才倉促抗戰。

準備好了嗎?沒有。沒有準備好,也要抗戰到底,別無選擇。

如果等一切都準備好,也許我們永遠也準備不好。

這則故事,也讓我想起了父親蓋房子的事。

我的記憶中,父親一共蓋過四次房子。每次蓋房子後,都欠一屁股債,等還了債,家境稍微好一點,父親就又張羅蓋新房子了。母親常抱怨說,我們家就是被你老子蓋房子蓋窮的。

父親最後一次蓋房子,已經七十二歲了。那時,母親去世不到一年,父親自己也剛做完膀胱癌手術。出院後的周末,我回去看他,進門發現父親不在家中,就四處尋找,問鄰居也都說沒有看到。

後來,發現父親在屋後拾撿碎磚,我問,你剛做完手術,不在家歇歇,拾撿碎磚幹嘛?

翻蓋房子,父親輕描淡寫回答。

房子又不是不能住,何必翻蓋?我問。

父親說,你媽不在了,我一人住這個房子有點大,太空曠了,翻蓋小一點,清爽一點,人住了舒服,也好收拾。

我說,家裡一塊磚和一片瓦都沒有,你身體還這麼虛弱,拿什麼翻蓋房子?

父親說,這個房子已翻新過三次了,哪一次不是這樣? 等一切都湊齊了,再翻蓋,永遠也不會有這一天。再說,你說的這些,我就沒有想過?

我說,你的身體……

父親說,這個我比你清楚,你不要擔心。

一個星期後, 我又回去看父親。原來的房子已經拆掉,舊磚舊瓦碼放整齊,新磚新瓦正在搬運,石子、水泥、石灰、木料全部到家,幾個小工正在開溝挖槽,父親在一旁安排指揮。

我問,哪來的錢蓋房子?

父親說,我這幾年積蓄了一點,又跟你的三姑借了一點……七拼八湊。

父親還說,你放心,我不會跟你借錢,債也不會要你還。只是,你不要勸阻我蓋房子就行了。

不到一個月,新房子蓋好了。父親瘦了一圈,一臉疲憊,我有點擔心。

我問,爸,你沒事吧?

沒事,父親答。

爸,你何苦呢?

父親說,你爸這一生,沒做過什麼大事,就是蓋過幾次房子。人活一輩子,也做不了多少大事,但無論做什麼事,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能磨磨蹭蹭,否則,連一件像樣的事也幹不了。

那時,我在一家企業做負責人,沒有一點起色。

記得,三年前,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到這家企業任職,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只能推脫。

後來,領導反覆做我的工作。

我說,這個企業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業務沒業務,職工工資半年不發了。我用什麼去恢復生產經營?

領導只說了一句似乎有點蠻不講理的話,如果什麼都不缺,我還要你去幹嘛?

後來,我還是去了。

到了這家企業,我是度日如年,天天找領導請求調回。領導被我逼得不行了,只好答應將我調回。

父親說,他一生蓋了四次房子。我當時快四十歲了,什麼事也沒有干成,到了這家困難企業,也沒有好好地干,眼前全是困難,只想早點調回,白白浪費了三年時間。想想還是父親說的話有道理。

後來,我就有了各種打算。

首先,我想買個新房子。

我住的那個舊房子,是原單位的集資房,後來房改,三文不值二文,賣給了我。面積不大,在頂樓,年久失修,一下大雨就漏雨。

找山東那些專修房頂的流動人員修了幾次,都不管用。每修一次,最多管一個雨季,第二年雨季,依然如故。每到大雨,房間裡放滿了等雨水的盆子,夜裡,盆子接水的聲音叮叮咚咚,像一首歌,也像一首詩,但一點都不美,幾乎讓我無法入睡。有時,雨水漏到床上,我就將床移位。有一年雨大,連續下了幾天幾夜,床沒有干地方可移了,只好睡到客廳去。

於是,我決定購買新房。當時,正是房價飛漲和雪崩時期,看看房價,再看看錢包,還是望而卻步了。

新房買不起,不得不進一步治漏。

諮詢了很多建築專家,都不約而同說,防滲漏是世界性難題,任何措施,只能治標不治本。唯一的辦法就是平改坡。這個措施太好了,我有點喜出望外,沒有多思考,就開始着手實施。

實施中,才知道,這比買新房更難。

平改坡,我一家搞不起來,需要所有頂層住戶同意一起改,才能進行。我挨門逐戶徵求意見,得到的答覆是,我們家房子不漏,不需要花這個冤枉錢。我說,你家房子現在不漏,不等於將來不漏。得到的回答是,等將來漏再說吧。

意見無法統一。

還有,平改坡需要向建設部門打報告,建設部門還要對房子的質量、安全、結構進行評估。評估以後,才能確定可否平改坡。

天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看來,不買房沒有退路了。

我又回去看父親。父親見我悶悶不樂,問我怎麼回事。我對父親說了此事。

父親說,你這麼年輕,一點魄力也沒有,還不如我這個老頭子。你那個房子,幾年前,我就說了,不能再住了,趕快買新的,你就是不聽,總要等錢湊足了才買。現在,房價天天漲,你那點工資,漲得過房價嗎?聽說,你們城裡買房可以貸款,首付的錢,我支持一部分,你自己想方設法出一部分。

我問父親,你剛翻蓋房子,又住院手術,哪來的錢支持我。

父親說,這個你就不要問了。那是我的事,你就負責把你的錢湊齊就行了。今天星期天,你下個星期天回來拿錢。

父親的話給了我力量。

回去後,我花了一周時間,東挪西借,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終於湊齊了首付的錢。我感到,這一周做成了十幾年想做而沒做成的事。

周末,回到老家,父親的錢已經準備好了,用報紙裹得嚴嚴實實,放在房間的抽屜里。

接下來的一周,我跑樓盤,跑銀行,辦購房手續。一切辦妥後,我又回去將購房的事情告訴父親。

大門緊閉,不見父親。

我叫了半天,沒人應答。隔壁的王奶奶聽到我的聲音,慌忙出門,對我說,你爸已經不住這裡了,房子已賣給了河對面老李家的大兒子。你爸現在住在後面莊子上,張奶奶家的舊房子裡。張奶奶去年去世了,小房子一直空着,被你父親買了下來,說是為了湊錢給你買房子…… [1]

作者簡介

劉文華,男,法律碩士,律師,英語翻譯,鹽城市詩詞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