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淄基督教會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臨淄基督教會全稱是「中華基督教會山東大會青州區會臨淄堂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教會。

目錄

發展歷程

臨淄基督教會由來已久。1877年,青州基督教浸禮會派英國牧師李提摩太來臨淄傳教。最初,齊陵鎮龍地村有人入教並經常活動,另有長老會、靈恩會、遠東宣教會等教派,均信徒零散,無獨立組織。這是基督教在臨淄的萌芽時期,教徒、信徒較少,無組織的小型活動,活動多隨浸禮會。以後,在路家莊、堯王、大武、劉營、畢家等村發展教徒50人。

1924年改為由中國籍牧師傳教。基督教募捐獲得款項,在臨淄城北門裡路東側購地一畝四分(大畝,合市畝四畝六分二厘)建成房屋,正式成立了臨淄基督教堂會,開始了有組織的定期活動,但仍受青州浸禮會控制。

到1940年,信徒發展到400人。臨淄基督教堂會的負責人是:1925年是中國人馮葆光,之後為皇城鎮張家村張子城,臨朐縣喜峪村馮華光、齊陵鎮劉家營村李克明,青州市苗家村潘佐武,齊陵鎮北苑村王敏惠等,至1950年。1951年以後是青州市河東村呂興元。

建國後,基督教實行「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愛國方針;「文化大革命」期間,活動被禁錮,1976年逐步恢復。1984年成立「臨淄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聖職人員

1987-2002年,臨淄基督教先後按立了鄭德恩、蒙加福、常秀珍(女)三位牧師。鄭德恩牧師已去世,蒙加福、常秀珍(女)二位牧師現都在教會任牧師。

教堂

1951年,臨淄共有基督教堂15處,臨淄城北門裡是全縣建築面積最大的教堂,也是全縣基督教活動的中心場所,稱為「公會堂」,以下有齊陵的劉家營村、聶仙村、北苑村,皇城的於家村、鄭家六端村,路山的路家莊,梧台的北安合,召口的朱家屯、召口村、齊家莊,高陽的北高陽村,朱台的房家莊、羅家莊,永流的堯王莊等十四處教堂,亦稱「禮拜堂」。

公會堂有布道員2人:臨淄城裡人孫桂林,北羊鄉許家莊人許美德(女),他們常住教堂內,還有一名會計羅保善,是朱台鎮羅家莊人,後被推為長老會長老,1963年本人要求經政府批准後出國,在毛里求斯定居。

2003年,臨淄區基督教會在臨淄區國家村北奠基建設新教堂,2005年獻堂使用。教堂主、副堂為二層建築,部分為三層,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

教會聚會點

1965年,臨淄全縣基督教信徒達到697人,受洗的教徒有300餘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基督教停止了公開活動。

隨着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和改革開放,臨淄區基督教會開始走向復興。到1985年底,有召口、大路、西上、大武、北高陽、小曹、金召、徐家屯、北苑、齊都教堂10個聚會點,信徒3000餘人,其中受洗禮者1000人。

2013年,全區有註冊的聚會點35處:臨淄教堂、於家、大夫、大武、大蓬、小曹、王莊、東召、東召西、北龍、北劉、北羊、北苑、北金、北高、田家、立子營、西上、堯王、畢家、朱台、劉營、李家、羅家、金嶺、金三角、榮家、南術、南塢、耿家、聶仙、徐屯、望寺、程營、謝家。另外,還有若干尚未註冊的聚會點。現有信徒10000餘人,受洗禮者8000餘人。

洗禮

洗禮為基督教的一種重要宗教儀式,分滴水禮和浸禮兩種。滴水禮通常由牧師在願受洗進教者前額灑一掬水;另有教派(如真耶穌教派)主張全身浸入水中片刻,稱此禮為浸禮[1]。基督徒認為洗禮是表示信仰皈依的儀式,是耶穌所立的聖事,表明赦免本人一切的"罪",脫去舊人做新人。教會規定,願受洗進教者,必須先在禮拜堂聽道一年以上,然後申請參加慕道班。

了解基督教的基本要道,最後經牧師或長老考問信德通過後,同意施洗。受洗禮後才成為正式信徒,並有資格領受聖餐[2]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禮儀活動,新浪博客,2011-06-07
  2. 宗教禮儀,道客巴巴,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