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江王節士歌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江王節士歌
圖片來自大眾網

臨江王節士歌,此詩意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處處流露出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前六句寫肅殺之秋景及節士悲秋;後六句寫節士因悲秋而思欲報國。詩中以古今烈士為頌美對象,表露出詩人懷報國之心、勇擔強國之任;寓含着懷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決絕之情。

原文

李白〔唐代〕

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

吳雲寒,燕鴻苦。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壯士憤,雄風生。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譯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連天,樹木葉落稀疏,北方的鴻雁開始飛入吳地。

吳雲寒凍,鴻雁號苦。

北風呼嘯,鴻雁夜宿瀟湘沙浦,王節士悲秋淚如雨飛。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對明主的忠誠之心。

壯士憤慨不已,雄風頓時橫生。

怎樣才能手揮倚天劍,跨海斬除長鯨?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 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並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與杜甫、 高適游山東,在兗州話別,臨行作本詩。

賞析

  也許是因為李白喜歡皎潔的緣故,他的詩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詞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創造性的筆下,幾乎什麼都可以成為白的。「白玉」「白石」「白雲」「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鷗」,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臨江王節士歌》)李白就這樣用他的詩筆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鴻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潔,蘊含不與別人同流合污之意。

  「吳雲寒,燕鴻苦」,雖說吳雲寒凍,鴻燕號苦。實則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權貴而遭排擠,暗暗叫苦之意。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描繪出一幅節士悲秋、淚流如雨的淒冷景色圖。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該詩以「跨海斬長鯨」一句將臨江節士的威猛與豪邁刻畫得淋漓盡致。

  整體來看,此詩寫節士悲秋,激情遞發,思欲報國。前六句寫肅殺之秋景及節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寫節士因悲秋而思欲報國。「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報明主」,意謂報國之心,白日可鑑。後四句寫節士發奮報國,立志滅敵。

簡析

  此詩意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處處流露出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前六句寫肅殺之秋景及節士悲秋;後六句寫節士因悲秋而思欲報國。詩中以古今烈士為頌美對象,表露出詩人懷報國之心、勇擔強國之任;寓含着懷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決絕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