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夏磚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夏磚雕(亦稱河州磚雕)是和建築物緊密結合的一種實用藝術,臨夏磚雕成熟於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繪畫、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更加完美。

簡介

在臨夏市的一些建築物上,豐富多彩的磚雕幾乎到處可見了,而紅園和坐落在市區八坊東南面的東公館是臨夏磚雕藝術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顯示了臨夏磚雕藝術的獨特風彩和精湛技藝。[1]

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臨夏磚雕 申報地區 臨夏市
別稱 河州磚雕 非遺級別 國家級
代表人 物沈占偉、穆永祿等 遺產類別 民間美術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遺產編號 Ⅶ-38

目錄

1歷史溯源;2民間文化;3藝術特色;4工藝標準;5代表人物;6傳承意義;7發展前景

歷史溯源

臨夏磚雕是臨夏縣一種傳統的建築裝飾雕刻。該縣境內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磚室墓中的磚雕飾物,是以土窯青磚為材料,據此可以判斷臨夏磚雕實源於秦漢,是當時民間木雕技藝的延伸。

據考古發掘,在宋代,臨夏磚雕藝術已相當成熟,到元明時代,精美的磚雕已廣泛使用於各種建築之中。明、清兩代是臨夏磚雕的興盛時期,建於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門前的"龍鳳呈祥"影壁,堪稱河州現有磚雕的精品。影壁兩邊為"鳳凰來儀",中為"墨龍三顯",觀此影壁,淺浮雕墨龍,忽隱忽現,陰雲漠漠之中,納雲吐霧,夾帶雷聲,有大雨驟至之感。

民國

到了民國年間,臨夏磚雕藝人輩出,其中,以回族老藝人綻成元、周聲普最為有名,集河州磚雕之大成的東公館磚雕是綻成元的藝術結晶,臨夏紅園一字亭南側壁上的"泰山日出圖"則是周聲普的得力佳作。而榆巴巴拱北、大拱北、紅園廣場等一些新建的大型磚雕作品則展示出河州新一代磚雕藝人的精湛技藝。

解放

解放初期,臨夏磚雕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紅園、大拱北等地最為集中。紅園一字亭南側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圖》,採用傳統國畫技法,畫中兩峰巍峨對峙,中間石徑奇險,更有寶塔聳立,使觀者具有身臨其境之感;北側照壁上的一幀《石榴雙喜圖》更是玲瓏別致,惹人喜愛,石榴樹枝繁葉茂,果實纍纍,一雙喜鵲似已飽嘗了那珍珠似的石榴,正在舉起一隻爪子,擦去尖喙上的殘汁。高明的構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淋漓盡致地再現在幾塊青磚之上,令人叫絕。

如今臨夏磚雕進入了全盛的時期。磚雕藝術人才輩出,磚雕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新建的寺院和富足人家的門庭影壁上,同時還出現了水泥雕等新形式。

民間文化

臨夏磚雕,是甘肅臨夏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清末民初巧匠輩出,到近代又吸收繪畫、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與建築緊密結合的民間藝術,更加完善精美。臨夏磚雕的工藝分"捏活"和"刻活"兩種。"捏活"是先用加工配製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模具捏製成龍、鳳、獅及各種花卉鳥蟲等圖案,然後焙燒而成。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及西南部,是自古以來從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四川的必經之路,屬於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裡聚居着漢、回、藏、東鄉、撒拉、保安、土等民族,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府臨夏市位於隴南夏河之畔,這裡的建築磚雕藝術形成了以回族為主體又融合其他民族傳統的獨特風格。走進臨夏,凡屬古典建築,不論是回族的禮拜殿,還是漢族的社廟,不論是昔日的達官貴人的公館、府第,還是尋常百姓人家,大都飾有精美的磚雕。

藝術特色

臨夏磚雕近千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經久不衰,近代又吸收了繪畫、木刻諸長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它廣泛應用於寺廟、園林和民居建築中,裝飾部位有影壁、障壁、門樓、券門、墀頭、牆垣、脊飾和山花等處。磚雕體裁廣泛,多以美好祝願為內容,有蒼松、翠柏、梅蘭竹菊、奇草艷花;有松鶴、喜鵲、百鳥、松鼠、柏鹿;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檁椽以及卷草、花紋圖案等。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有的氣魄雄偉,有的素雅大方,畫中有意,寓意很深。[2]

磚雕成品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於天井、山牆、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階、下檻、墀頭、須彌座、屋脊等處,雕刻題材可分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等幾類。在發展過程中,臨夏磚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藝術的手法,同時注意將傳統國畫、書法、印章、詩文的藝術表達形式與磚雕手法融會貫通起來,形成多元性的藝術特徵,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現的質樸和簡約,又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特徵。

如今在臨夏,還可以看到許多磚雕珍品。較早的有臨夏市清真大寺八坊華清寺的影壁上,保存着的一幅明代磚雕作品《黑龍三觀圖》。此外,坐落在臨夏市八坊三道橋東的東公館,是臨夏磚雕的薈萃之地。在這座官邸庭院的照壁、廊檐、柱頭等部位,裝飾有大小不同的磚雕上百幅,其中獨立成畫的作品有《葡萄圖》、《牡丹圖》、《荷花圖》、《楓葉秋菊圖》、《芭蕉圖》、《竹月圖》、《松月圖》等10多幅,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心天庭正面影壁上的《江山圖》,又名《山村小景》,由24塊厚7厘米、寬25厘米的磚組成,共長2.8米,高2米,整個畫面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難得的磚雕巨幅力作。

臨夏磚雕從製作工藝上講,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所謂捏活,先是把精心調和、配製而成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種造型,而後入窯焙燒而成。這種作品大多獨立成形,如龍、鳳、麒麟等,多用於屋脊之上,俗稱"脊獸"。所謂刻活,即在精選燒好的青磚上用刻刀刻製成各種圖案,其工藝要比捏活複雜得多,一個圖案往往由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青磚拼接在一起,刻雕在土窯綿磚上用刀雕刻,建築物中的牆飾、台階等多用此法。刻雕的工藝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製作工具有摺尺、鋸子、刨子、鏟、鏨、刻刀等,其中鏟、鏨和刻刀又隨工藝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數種。

臨夏磚雕,在技法上採用雕刻和鏤空相結合的手法,或圓雕或半圓雕,使其躍出畫面,層次分明,立體感強。而次要部位和襯景,則用浮雕方式處理。在構思上,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種類。這是臨夏磚雕藝術的精華之所在,一幅磚雕往往由三四層圖案構成,重重疊疊,里呼外應,渾然一體,有極強的立體感。高明的構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淋漓盡致地再現在幾塊青磚之上,令人叫絕。現在臨夏磚雕的主要傳承人有周敬德綻學仁等。

在臨夏,磚雕作品作為一種建築材料,大都鑲嵌在磚木結構建築物的側牆中央或山牆正面牆頭的檐下和庭院影壁正中,有個別的高築於屋脊之上,是專門用來裝飾磚砌牆壁的手工藝術品。臨夏磚雕既有獨立的觀賞價值,又與整體建築渾然一體,以景托情,幽雅飄逸,具有強烈的生活趣味,以及極強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工藝標準

經省旅遊局、省工藝美術質檢站、臨夏州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專家的評審,臨夏磚雕正式發布為我省地方標準。它也是繼雕刻葫蘆、保安腰刀、臨夏反季節牡丹等特色地方標準制定後,出台的又一項臨夏傳統工藝標準。這項標準的實施將為保護地方傳統工藝,提升民族品牌的競爭力發揮更大作用。

據了解,臨夏磚雕歷史悠久,是臨夏地區的傳統民間藝術,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夏磚雕吸收了繪畫、木雕等藝術之特長,採用浮雕、透雕、高浮雕、平雕、鏤空雕等技法,以切、勾、削、鑿、剔等多種手法,將磚雕琢而成用來裝飾磚砌牆壁和陳設的工藝作品。

代表人物

臨夏回族磚雕在發展中出現了幾位藝術高人。被視為甘肅"磚雕集錦"的臨夏東公館中的磚雕作品均出於著名回族磚雕藝人綻成元刀下。綻成元為臨夏祁家莊人,生於1903年卒於1980年,自幼聰慧,心靈手巧,喜愛丹青,後被著名磚雕藝人馬優努斯收為徒,學習磚雕技藝,很快成名,被譽為"馬門神匠"。他攜弟子為馬步青的這座官邸刻制各類磚雕,使其成為一座磚雕藝術殿堂。綻成元不僅擅長磚雕,還擅長建築設計。他晚年又創造出水泥雕,為利用現代建築材料發揮磚雕技藝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另一位著名回族磚雕藝人周聲普是大拱北著名磚雕《荷花圖》和《松月圖》的作者。周聲普為臨夏大西關人,生於1908年,卒於1988年,出生磚雕世家,20多歲即技藝超群,名揚鄉里。周聲普早期作品多被毀,解放後為大拱北和紅園雕刻磚雕,他巧妙地將書法,繪畫和雕刻交融在一起,創造性地雕刻出許多藝術佳作,形成獨具風格的磚雕流派"周派"。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山水圖》《牡丹圖》《翠竹圖》《荷花圖》《松月圖》等。

如今臨夏磚雕中依舊不乏藝術大師,代表臨夏磚雕在第100屆廣交會上展出並為國家領導人所注意的磚雕作品"博古架"即出自臨夏州著名磚雕藝人沈占偉之手。沈占偉,漢族,臨夏城郊鎮人,1968年生,自幼喜愛繪畫和磚雕藝術,對藝術大師綻成元的磚雕作品悉心研究,在綻成元的合作者老藝人沈尕安的指點下刻苦鑽研,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作品手法簡潔,凝練,刁法細膩,嫻熟,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協調統一,主題含蓄,寓意深刻,題材廣泛,因而他也被評為全州唯一一位獲副高級職稱的農民磚雕藝術師。此外沈占偉還不斷創新,開發新技術,其多件作品被國家級和省級博物館收藏。

前述著名臨夏紅園磚雕長廊雕刻者之一為著名磚雕藝術師穆永祿。回族穆永祿為臨夏城郊鎮毛園村人,生於1952年,為磚雕藝術"綻派"第三代傳人。其作品構思嚴謹,設圖巧妙,風格雋永典雅。從藝二十八年來穆永祿致力於臨夏磚雕"綻派"的傳承與發展,廣收門徒,並牽頭創辦了河州磚雕藝術品公司。其大型磚雕作品《隴原勝景圖》在"99昆明世博會"中展出,使臨夏磚雕首次進入全國性博覽會,同時他還為各地許多著名建築雕刻磚雕。穆永祿的奮鬥目標是:讓古老的河州磚雕走出臨夏,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傳承意義

現在臨夏磚雕以富麗堂皇的居多,清幽樸素的少,雖然有些磚雕已從浮雕式進入了鏤空式,里外有三層裝飾之多,但已缺少了過去那種線條簡略、風姿搖曳的情趣。

但無論怎樣,臨夏磚雕,作為一種歷史的民間工藝,始終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着各族勞動人民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理想、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時也顯示着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藝術技巧。

現在,傳統的磚雕工藝已失去了市場,許多從業人員缺乏傳統的磚雕技術和基本的藝術素養,磚雕技藝存在着嚴重的"斷代"現象,而分段製作的現代流水線生產方式也將導致磚雕作品風格的不統一,缺乏個性的表現和生動的氣韻。在此狀況下,有必要採取具體措施,對臨夏磚雕的傳統技藝進行搶救、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發展前景

臨夏磚雕藝術在建國後至"文革"長達三十年間處於被冷落的沉寂狀態,改革開放後隨着政策的不斷深入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臨夏磚雕進入了復甦期,然而此時卻出現了技藝瀕危現象。

首先表現在雕刻藝術傳承面臨"斷代"威脅,後繼乏人。主要由於從事磚雕技藝的環境較差,條件艱苦,體力消耗大,收入相對低,即使大師的後代從事該藝術的人也不多,造成目前磚雕人才奇缺。

其次是磚雕從業人員缺乏基本藝術素養。磚雕藝術是一種知識與勞動密切結合的工作,需要藝人既有從事這一行業所需的繪畫、書法等美術基礎有要具有雕刻技巧,但目前的狀況是這一過程被分段形成"流水線"式作業,這就破壞了作品的統一性與連貫性。

再次是磚雕作品缺乏應有的藝術價值。由於古典建築行業市場的發展,一些磚雕藝人為了利益迎合市場需求而粗糙製作磚雕作品,使磚雕應有的藝術價值被貶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臨夏磚雕藝術品牌的市場聲譽。[3]

瀕危狀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着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着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臨夏磚雕藝術在經過建國後至「文革」期間近三十年的冷落與沉寂之後,迅速進入了復甦期。臨夏縣委、縣政府對臨夏磚雕這一傳統的民間民俗文化也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作了許多挖掘、搶救、繼承、弘揚工作,但仍然存在着如下方面的問題:

一、由於長達近三十年的冷落與沉寂,臨夏磚雕藝術的傳承發生了嚴重的「斷代」現象,一些藝術大師後繼乏人;由於從事磚雕環境惡劣、體力消耗大、收入低,一些著名匠工藝人的後代不再從事這一祖傳的技藝而另謀他業,致使一些優秀的磚雕技藝瀕臨失傳。 二、臨夏磚雕是一種知識、技術密集性的行業,從事這一行業需要繪畫、書法、古典寺文、雕刻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藝術素養,而目前磚雕行業內部卻形成了題材創作製圖雕刻修飾加工等環節相互脫節的現象,傳統工藝所要求的從題材創作、雕刻到修飾成形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卻成了分段製作的「流水線」式作業,致使磚雕作品整體缺乏風格上的統一性和連貫性,缺乏傳統磚雕藝術生動的氣韻。 三、磚雕作品缺乏應有的藝術價值。隨着古典建築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磚雕藝人受利益驅使,迎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一些作坊簡單、做工粗糙磚雕作品,為追求經濟利益而貶低了磚雕作品應有的藝術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臨夏磚雕藝術品牌的市場聲譽。

相關視頻

匠心獨運——臨夏磚雕技藝

臨夏磚雕藝術殿堂~東公館

參考資料

  1. 臨夏神韻磚雕 , 360搜索 2013-7-25
  2. 旅行文化探尋:臨夏的磚雕藝術 , 快資訊 2019-12-09
  3. 八坊十三巷——非遺項目的集結地 , 搜狐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