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美] 墨磊寧 著,張朋亮 譯,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86年11月18日在中國廣西桂林市成立,作為全國首批轉企試點的高校出版社[1],於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以下簡稱出版社集團),成為廣西首家出版集團和中國首家地方大學出版社集團[2]。
內容簡介
19世紀下半葉,在中國國門被強行打開、捲入世界洪流之時,以打字機、電報為代表應用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捲西方。西文打字機不僅是時髦的書寫工具,更是現代性的象徵。
以雷明頓打字機為代表的西文打字機開始征服全球,希伯來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羅文等字母或音節文字紛紛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獨處理不了中國的漢字,這種5000年來一直堅持音–義–形一體的方塊字。優越慣了的西方開啟了全方位的圍剿,蔑稱「漢字沒有現代性」,漢字是「無法培養科學」的「落後文字」。外界不絕的嘲諷和質疑,引發國內如潮的批判與否定,廢除派喊出「漢字不死,中國必亡」!
要證明漢字具有現代性,就必須發明中文打字機。然而,常用字多達5000個的漢字,該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鍵盤?一代代發明者,於狼狽、尷尬、掙扎、局限中實驗和嘗試,這場前赴後繼的宏大「失敗」,只為創造中文打字機——這個現代信息技術史上最重要卻誤解最深的發明。藉由它,誕生了如今的中文輸入法,人機交互必不可少的工具。
這是一段漢字反抗西方字母文字霸權的歷史,更是一個古老文明面對全球現代化的故事;填補了活字印刷術和電腦時代中文輸入法之間漫長而巨大的認知空白。
作者介紹
作者
(美)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美國新生代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
譯者
張朋亮,西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譯有《天氣預報》《全球化與澳門》等作品。
審校
劉釗,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國際文字設計協會理事,譯有《字腔字沖》,審校有《筆下流金》等。
朱奎,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文字設計作品有《天空體》《中國古典音樂》《滿文二十四節氣》等。
參考文獻
- ↑ 出版社集團簡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
- ↑ 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三個最大的區別,不懂的話,你越出書越窮,搜狐,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