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式建築六大門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式建築六大門派

圖片來源

中式建築六大門派

一個西方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西方人)佔據了天空的一角,而他們(華人)卻佔據了廣闊的大地。華人的建築風格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一樣,但是因為中國建築以木質結構為主,歷史過於悠久的建築我們今天都無法再欣賞到了。

千百年來,由於不同地區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中華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它們歷經千年,融合了國學、美學和哲學,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建築都無可匹及。

中華建築,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六大派別:皖派、蘇派、閩派、京派、晉派、川派。不同流派的建築風格,都有著其獨有的歷史與文化積澱。[1][2]

①皖派

青瓦白牆、磚雕門樓。

皖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優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青瓦白牆,磚雕門樓,以民居、祠堂和牌坊聞名遐邇,是六大建築派系裡特點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是中國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徽派是最廣為人知的皖派分支,2000年還曾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

徽派是皖派分支

徽派民居的建築風格,「四水歸堂」「三雕」 (木雕、石雕、磚雕)和「馬頭牆」是最鮮明的特點。

1、皖系多穿枋,徽系多擡梁;

2、皖系多羣居大屋,徽系多獨門獨院;

3、皖系四周多開大窗採光,徽系對外防禦小窗;

4、皖系多坐北朝南(路),徽系多坐南朝北(或水);

5、皖系多片磚門罩,徽系多小瓦門樓;

6、皖系正門磚庫門,徽系正門石庫門;

7、皖系山硬山,徽系平硬山;

8、皖系無、一馬頭,徽系三、五馬頭…… [4]

明朝戲曲家湯顯祖,曾寫詩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見徽州對時代的影響之大。

②蘇派

山環水繞、曲徑通幽

談及蘇派建築,大家第一印象都會想到蘇州園林。由於建築與園林是融為一體的美學,所以蘇派建築也是以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的「園林式佈局」為最大亮點。[5]

脊角高翹的屋頂,江南風韻的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輝映著曲折蜿蜒的流水,置身其中,真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的閒適之美,和國學裡的詩詞,平分秋色。

③閩派

土樓防禦功能

閩,即福建,閩派建築以「土樓」為最為鮮明的風格符號。它的尊貴之處在於,歷經500多年傳承,將生土夯築技術發揮到極致,單體建築規模宏大精細,地堡式建築風格沿用至今堅固無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禦敵入侵。

閩派建築常見的型別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宮殿式樓等,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樓外與天地,景觀融為一體,是建築學、人類學等多種學科融合的智慧結晶。

④京派

對稱分佈、如意吉祥

說到京派,那種「對稱嚴格,中規中矩」的形象躍然於心,最具代表的就是皇宮大院。而在民間,也是以「四合院」為代表特色,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獨立,每一處雕飾,每一筆彩繪,都流露著深邃的國學、美學、和哲學。

在古代,無論是王公貴戚還是平民百姓,都與四合院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絡。四合院,不僅擁有著濃濃的融合之美,同時還寓意著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等,是北方人居的根本情懷。

⑤晉派

窯洞、晉商文化

晉派的建築美學,在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的。它氣勢恢宏、斗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瓦磨合,城樓細做,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圖騰。關於晉派建築風格,最具代表的就是喬家大院。穩重大氣,嚴謹深沉,極富哲思。

一般來講,晉派建築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山西的城市建築,這是狹義上的晉派建築;還有一種是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建築,這也是西北地區分佈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

⑥川派

民族特色

川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融合多民族智慧,吊腳樓是建築的靈魂。作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靠河就勢而建,絲簷走欄自成一派,看似隨意卻十分考究,也是千年文化的傳承。

川派建築,主要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以傣族竹樓、侗族鼓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

不論哪一種派別的建築,都是匠人們歷時數年的精心雕琢之作,一磚一瓦之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都凝結著難以褪去和淡忘的華人精神,國學情懷。

視頻

中國傳統建築六大門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