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學會牧草遺傳資源專業委員會
主要任務
組織活動:
2017年11月,在呼和浩特舉辦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及學術交流大會;2019年11月,在西安年會上承辦種質資源分會場。2020年和2021年依託單位舉辦了植物分類學(植物種質資源)第一期和第二期兩期培訓班。編制本專業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科學技術考察、科普活動等方面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並組織實施。開展科技人員專業性技術培訓工作,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開展本專業學術發展動向、發展戰略研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組織實施5年1次的學術交流大會和換屆會議,出版論文集;與團體會員單位聯合舉辦1年1次的主題學術論壇即學術年會,出版論文集。
2020年9月,在「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和「2020年全國科普日」的背景下,依託單位開展了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2021年5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三屆農科開放日之際,依託單位開展了牧草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此外,依託牧草種質中期庫,向同行及相關單位提供資源交換工作,多人赴基層考察和對農牧民進行培訓。
主任委員田青松
田青松,男,漢族,研究員[2],1967年11月出生,內蒙古通遼人,1994年碩士畢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同年7月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工作至今,2002年獲內蒙古農業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草學會牧草遺傳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政協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常委。
長期從事草種質資源與育種、草原生態科學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各類課題10餘項,作為主要參加人獲省部級獎5項,主編出版着作2部,發表論文40餘篇,育成牧草新品種3個。
秘書長閆偉紅
閆偉紅.jpg
閆偉紅,1979年12月生,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草學會牧草遺傳資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全國飼用中草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中國農學會產業園區智庫專家,農業農村部牧草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秘書,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入庫專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兼理事。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內蒙古自然基金、中波國際合作、科技計劃、企業和成果轉化等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合作各類項目27項(主持13項,參加14項);主着着作8部、參編着作5部;發表論文48篇、其中第一和通訊作者28篇(SCI/EI 3篇);參與發布專利2項。獲中國草學會優秀管理獎、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創新管理論文三等獎。曾出訪波蘭、瑞士和羅馬尼亞進行學術交流。碩士生導師,培養碩士3名、本科生9名。主要從事牧草種質資源與育種研究。積極開展北方草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評價與選育,挖掘利用多用途、多功能兼用型牧草種質資源,收集了大量該類牧草種質資源包括黃花苜蓿60份、冰草屬植物400份、無芒雀麥100份、老芒麥148份、燕麥310份,鵝觀草屬植物200份;對黃花苜蓿進行了農藝性狀鑑定評價、遺傳和表觀遺傳多樣性、葉綠體基因組、逆境下組學研究,得出遺傳和表觀遺傳多樣性豐富,低溫後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發生改變、同時發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地理環境與DNA多樣性存在相關性、對葉綠體基因組成沒有顯着影響,cpSSRs特異性可以作為區分苜蓿不同種、種內不同群體差異的遺傳標記,並獲得了抗寒耐旱抗逆基因;對五種冰草屬植物、無芒雀麥、老芒麥進行了農藝性狀鑑定評價、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分子標記研究,得出表型和遺傳多樣性豐富,地理環境與DNA多樣性存在相關性,從分子水平上分類鑑定和驗證了5種冰草屬和7種鵝觀草屬物種親緣關係和系統演化,構建了老芒麥核心種質;急需加強蒙古冰草和黃花苜蓿原生境保護;結合常規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篩選出蒙古冰草、冰草、黃花苜蓿、雜花苜蓿、無芒雀麥、老芒麥、燕麥等7個原創育種中間材料,生物量高、品質好、具有不同的抗逆性和區域適應性,易栽培種植,可用於品種登記和良種繁育。
參考文獻
- ↑ 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啟動,搜狐,2022-08-11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