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傳統暴露是指構成影響人體、生物體和生態環境中的所有因素的總體,包括暴露的識別確定和測量。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步促使暴露科學成為獨立的學科,廣泛應用於公共衛生、生態保護、商業、軍事和政策等領域。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充分認識到暴露科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滿足多學科協同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匯集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組成跨學科的學術聯盟,為中國的暴露科學發展集結一支隊伍,以推動暴露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壯大,服務於國家2030發展戰略。根據研究基礎和學術影響,在反覆醞釀、充分論證和認真遴選的基礎上,委託復旦大學[1]作為掛靠單位成立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

目錄

機構成立

在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會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經過一年多的論證籌備,經理事會審批,同意成立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並決定在遵義召開的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第18屆理事會會議宣布正式成立。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副理事長兼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教授郝衛東主持了成立大會,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陸軍軍醫大學教授曹佳出席大會。

專家團隊

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由來自生命科學、生物信息、分析化學、毒理學[2]、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基因與蛋白質組學和大數據分析等研究領域具有良好學術造詣的45名專家組成。成員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人次,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4人。委員單位覆蓋全國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全體委員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來自北京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復旦大學的七位專家,分別當選為主任和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屈衛東當選為主任委員,何更生教授和鄭唯韡副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首屆專業委員會當即召開了委員會會議,提請成立青年委員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倪挺出任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結束後,隨即召開了首屆學術研討會。由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教授汪海林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教授吳李君兩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分別就「環境小分子與表觀遺傳」和「三維(3D)人鼠雜交遺傳毒性檢測體系構建及其毒理學應用研究」 做了開篇報告。倪挺和暨南大學教授陳達就「細胞衰老的轉錄組調控」和「新型有機污染物的環境存在與人體暴露」做了學術報告。學術報告會吸引了不同專業分委會的學者和到會研究生參加會議,並展開了積極討論。

暴露組學與暴露科學專業委員會將積極組織、充分整合我國相關研究領域的技術力量,協同合作,共同推動融合創新發展,以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增進國際合作交流,為學科領域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愛護環境

這次聚焦環境暴露組學

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良好的自然環境,而隨着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一直不曾間斷,環境分析領域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環境暴露組學也逐漸成為關鍵詞之一。

2021年1月6日,SCIEX 聚焦環境暴露組學,特邀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張艷偉帶來分享,介紹利用組學技術探究全氟化合物的植物損傷效應,並由SCIEX應用經理劉婷介紹LC-MS/MS在環境組學研究中的前沿應用。

參考文獻

  1. 【每日一校】復旦大學 ,搜狐,2017-09-19
  2. 科普 | 什麼是毒理學?,搜狐,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