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於2012年正式成立,是中國物理學會領導下的分支機構,掛靠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是全國從事中子散射科學研究和應用的科技工作者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其宗旨是提高我國中子散射科學研究和應用水平,促進中子散射在凝聚態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科學、聚合物和軟物質、地球科學、機械加工、核物理、質子成像和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養人才,為我國在先進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創造條件。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由8位名譽委員和30位委員組成,由陳和生院士任主任,陳東風研究員、陳元柏研究員、彭述明研究員和王芳衛研究員任副主任。

隨着新型中子源[1]的建設和技術創新,國際上中子散射技術研究和應用已經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時期,不斷取得重大研究和應用成果。隨着原子能院的CARR堆、工程物理院的綿陽研究反應堆等國內中子散射裝置投入運行,以及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在東莞的建設,我國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都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協調和推動中子散射的研究和應用,加強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亞洲和大洋洲中子散射協會AONSA已於2008年成立),中國物理學會批准成立了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

我們相信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將促進我國先進中子源的高效運行和開放,推動中子散射科學研究中的發展和應用,以及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實現我國中子散射科學和應用的飛躍。

相關資訊

第八屆全國中子散射會議暨國家中子源多學科應用研討會在東莞召開

11月11-14日,第八屆全國中子散射會議暨國家中子源多學科應用研討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承辦,旨在推動我國中子散射研究事業的發展,加強中子散射用戶與中子源科研平台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中子源多學科研究平台對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來自國內(含港澳)80餘家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的近300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參會人數創歷屆之最。

會議開幕式上,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主任陳和生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延偉分别致辭,介紹了中國散裂中子源過去一年的進展和運行開放情況,尤其是今年初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下,研究團隊精心準備、克服困難,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實現了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kW的設計指標並穩定運行,順利完成了2020年上半年的開放運行任務;他們同時對中子散射科學技術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隨後,中國散裂中子源梁天驕研究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陳東風研究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所龔建研究員分別介紹了三大中子源裝置的運行和開放情況,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等二十多家單位的用戶代表分別就中子譜儀建設以及中子散射在基礎科學、工業、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應用作了研究報告和學術交流,這些工作促進了我國中子散射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本次會議由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組織評議出了4名青年優秀論文獎,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任清勇、楊文雲、齊跡、洪文山獲獎。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子譜儀設施,對中子散射技術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會議不僅幫助用戶全面了解了中子源裝置的建設進展和開放運行情況,還為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2]提供了中子散射多學科應用的學術交流平台,為中子源裝置與多學科用戶之間搭建了溝通橋樑,有利於推動我國中子散射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