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古車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古車博物館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中國古車博物館

中文名稱 :中國古車博物館

又 名 :古車博物館

考古負責部門 :山東省文物考古部門

中國古車博物館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博物館。該館內容集中國古車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展示了中國車乘的悠久歷史和造車技術在世界車輛發展史上的領先地位。該館包括春秋殉馬車展廳和中國古車陳列展廳兩部分:後李春秋殉車馬、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馬飾之精美、為當代中國之冠、列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發展歷史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淄河東岸的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村北。1990年,為配合濟青高速公路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部門在後李文化遺址發掘了一處春秋時代的大型殉車馬坑,其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馬飾之精美、保存之完好,為當代之冠,被列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4年9月9日,闢建為古車博物館。
  • 車、馬是我國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制車是一個集大成的手工業部門。中國古車以其優異的性能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騎乘所用馬具中極為重要的構件——馬鐙,也是中國首先發明的。在這方面,中國曾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該館包括春秋殉馬車展廳和中國古車陳列展廳兩部分:後李春秋殉車馬、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馬飾之精美、為當代全國之冠、列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是以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後李春秋殉車馬為基礎而建的,分為古車陳列館和地下春秋殉車馬展廳兩大部分。古車博物館於1994年9月9日建成,其內容集中了中國古車的研究成果,薈集了華夏曆代車乘的精粹。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我國第一家內容最豐富、最系統,並以考古發掘現場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中國古車博物館。博物館內容集中國古車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展示了我國車乘的悠久歷史和造車技術在世界車輛發展史上的領先地位。博物館位於濟青高速公路126公里處,兩側設有大型停車場,交通十分方便。古車博物館稷下遊樂園設:民俗展、民俗娛樂、鳥語林、射箭場、植物園、盆景園、賽車場等項目。該館1991年籌建,1994年9月落成,占地20畝,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包括春秋車馬展廳和中國古車陳列展廳兩部分。 遊覽該景區大約需要1個小時。
  • 春秋殉馬坑殉戰車10輛,馬32匹,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馬飾之精美,為當代全國之冠,列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古車陳列展廳陳列後李車馬坑出土的各類車和臨淄地區出土的古代車的復原車,直至全國出土的各類古代車復原車。集中國古車研究成果之大成,薈華夏曆代車乘珍品之精粹,充分展示了我國車乘悠久的歷史和造車技術在世界車輛發展史上的領先地位.中國古車博物館,分中國古車陳列廳、春秋殉馬車展廳兩部分。古車陳列館分三個展廳,以時代先後順序,通過實物、模型、古車原、圖片和文字,展示了車的產生、發展、技術改進的歷程及車馬在復戰爭、交通、運輸、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第一展廳,第一輛車為商代曲衡車,是依據河南殷墟出土的資料復原。繼後是西周雙馬駕馭的曲衡車。春秋戰車則是依據臨淄後李殉車馬復原。第二展廳,秦車則是依據秦始皇銅車馬仿製。漢車是一輛貴族所乘的安樂和諸葛亮創製的木牛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牛車。第三展廳,是一輛供婦女乘坐的牛車。輅車為高級馬車,輅是中國皇帝出行乘坐的豪華車。分為玉輅、金輅、革輅、木輅、象輅五種。遼代是高大的駝車。明代輅是皇帝出行以象駕馭的金輅。車馬是我國古代陸地上主要交通工具,騎乘所用馬具中極為重要的構件---馬鐙,中國最先發明了馬鐙,在這方面,我國曾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沿着歷史車輪軌跡,步入地下春秋殉車馬展廳,這裡也是殉車馬發掘現場遺址,是在修建濟青高速公路時發現的,經文化、交通部門協商,採取特殊措施將展廳建在高速路下。兩側都有大型停車場,可以停車參觀。地下展廳跨度15米,車馬坑南北排列兩排,1號坑長32米,寬5米,車10輛,馬32匹。2號坑長8米,寬3米,車3輛,馬6匹。原車木已經腐朽,但在黃土中留下了車的痕跡,車上銅飾品還在原位保存完好。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特別是馬頭、馬頸上的裝飾品,尤其精美,而且形式多樣。
  • 1990年5月,山東省考古工作隊配合濟青高速公路建設,在齊陵鎮後李官村發現一處春秋時期的大型車馬坑,並對其進行了全面發掘。經過發掘發現,該坑分為1號坑和2號坑兩處,1號坑南北長32米、寬5米,車馬東西排向,殉車10輛、馬32匹。2號坑西端與1號坑緊鄰,長8米、寬3米,殉車3輛、馬6匹,與1號坑不同的是,車馬上下兩層分葬。整個車馬坑殉馬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時代之早、保存之完好,尚屬國內罕見,有極高的文物考古和觀賞價值,被列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93年,根據車馬坑的歷史、文物價值及其在齊文化開發研究中所占的地位,臨淄區政府決定就地保護,並將臨淄地區以外的全國各地出土的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車馬進行研究、複製、陳列,建一座古車馬系列博物館。1995年9月9日,由區政府投資800萬元,占地1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的古車博物館建成開放。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國防部長張愛萍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包括古車陳列館、春秋殉車馬展廳兩部分,中間有過廊連為一體。陳列館部分為傳統木結構覆斗式造型。面積23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古車陳列以時代為序,陳列着自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古車復原模型和出土的銅、陶車馬以及銅、貝車馬飾件,同時還展出了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宮廷車馬圖、拓片。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古車的產生、發展、變化、技術改進及車馬在生活、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位於地下的殉車馬展廳,也許是歷史滄桑的巧合,地上,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現代化的汽車風馳電掣;地下,2600年前的古車馬靜靜躺臥。上下幾千年,二者合為一體,動靜結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感悟到歷史車輪疾駛的獨特意境。2002年,該館又自籌資金80萬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集休閒、娛樂、餐飲、民俗展覽、體育健身於一體的遊樂園。包括鳥語林、鬥雞、斗羊、跑馬、射箭及鞦韆、吊環、跳床等15組參與性娛樂設施。

建築布局

  • 遊人來到中國古車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廣場南面高大的青石牌坊橫額上鐫刻的四個魏書大字「萬乘一覽」。這是對中國古車博物館最精闢的概括,波瀾壯闊的中國古車發展歷史在這裡展開了絢爛畫卷。牌坊的左額是「車萃」,右額為「馬魂」,篆書古樸、蒼勁,其含意在於揭示古車內容之廣,展藏之多,展品之精。「輪運三代鼎五霸勝業,輻集九州聚七雄精英」的楹聯,不僅表明了齊制車乘時間之悠久,工藝吸收空間之廣大,還含有車乘發展與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密切相關之意。院內13米高的白色巨柱上,頂端斜置一車輪造型,柱上鐫刻着張愛萍將軍的手書「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這便是古車博物館的標誌(館徽)。進入門洞,迎面是大型漢白玉壁雕「運載千秋」,它以浮雕藝術形式反映了車乘發展歷史,其內容由車戰、輪運和未來三部分組成,說明車乘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同時又促進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車乘不僅為人類載來了文明的今天,還將把人類載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它充分揭示了古車輪運的發展歷史,點明了古車博物館的主題。
  • 古車陳列館在樓上、樓下設三個展廳。陳列以時代先後為序,通過大量的文物實物、模型古車復原、照片、圖片和文字,展示了車、轎輦的產生髮展,技術改進的歷程及車馬在戰爭、交通、運輸和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陳列的主體,是不同時代、不同性能的復原古車19輛,模型近百件(套),還有各種車馬飾件和出土文物、壁畫等。在大量的古車陳列中,既有華貴的輅車,舒適的安車、軒車,載重量很大的遙輜車、輦車,駕幾十頭牲畜的大車——太車,也有一個人推的獨輪車——雞公車。有農業用的,狩獵用的,也有遊牧時轉移住地用的,供不同的軍事目的用的,各種專用車輛應有盡有。驅車的動力有馬、牛、驢、騾、鹿、羊、狗、象等,還有人力乃至風力車。說明幾千年來,中國的造車、駕車技術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在人類交通史上留下了輝煌的轍跡。
  • 展廳內陳列的第一輛車為商代車,是依據河南省安陽的郭家莊殷墟出土的資料復原的,同時還展出了商車發掘現場的模型。繼之是兩周雙馬駕挽的曲衡車;春秋戰車則是依據臨淄後李春秋殉車馬復原的四馬輓車,馬頭上的飾件精美多樣,有嵌絡、銅串飾,也有銅泡式,均依據出土實物而復原的。為了使觀眾進一步了解車戰情況,專門配有車戰圖和車戰講解。
  • 走進第二展廳,首先看到的是按照臨淄田齊王陵戰國墓出土的實物資料製作的戰國戰車,具有車轅短、軌距小、輕便靈活的特點。秦車則是依據秦始皇陵2號銅車馬仿製的實用車。漢代車的代表是一輛供高級貴族所乘的安車和諸葛亮製造的木牛車,特別引人入勝。
  • 第三展廳陳列的車輛尤為豐富,有婦女乘坐的通幰牛車,有專門供皇帝出行乘坐的豪華唐輅和以象駕轅的明輅(金輅),也有遼代使用的高大駝車,還有近代的馬拉轎車、上海新式馬車和自行車、英國的輕便馬車、大火輪車(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模型)的照片。更引人入勝的是各類早期軍事用車,如破壞城牆及上部設施的攻城作業車(又稱鵝鶻車),遠距離作戰的架火戰車,撞擊城門的撞車,攀登城牆的雲梯車、塞門刀車。轒轀車是一種有堅固防護的攻城作業車,《孫子兵法》中曾經提到它,說明最遲在春秋時期已經應用於戰爭。馬鐙的發明是中國對人類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不僅減少了騎馬的難度,而且使騎馬者的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馬鐙的發明和使用,使騎馬技術迅速普及開,同時又促進了重裝騎兵的出現,而重裝騎兵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面貌。這一展廳中的西晉永寧二年(公元320年)墓出土的單馬鐙釉陶馬俑和東晉早期墓出土的雙馬鐙陶馬,更使遊人大開眼界。
  • 在位於濟青高速公路路基底部的春秋殉車馬展廳,春秋殉車馬以原地原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中國古車博物館特色的重要展示部位。展廳跨度15米,車馬坑南北排列兩排。一號坑全長32米,寬5米,殉車10輛,馬32匹,其中6輛車每車4匹馬駕挽,4輛車每車2匹馬駕挽。原車木已經腐朽,在黃土中留下了車的痕跡,車上的銅飾件仍在原部位放置完好。經過考古工作者認真細緻的工作,剝剔出車的原形,使每輛車裸露出地面,供人參觀。從車的大小形式分析,車分為兩類,小型車是戰車,大型的為運東西的輜重車。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特別是馬頭、馬頸上的裝飾品尤為精美,而且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海貝,呈柿蒂狀排列,由紡織物連續,稱作貝絡;二是小銅珠邊成串飾;三是銅泡和銅珠。二號坑南端與一號坑齊,長8米,寬3米,有車3輛,馬6匹。葬式與一號坑不同之處在於車馬分葬,車在下、馬在上,所以遊人只能看到馬骨。

館藏文物

後李春秋殉車馬,分為一號坑、二號坑。一號坑長32米、寬5米、車10輛、馬32匹。二號坑長8米、寬3米、車3輛、馬6匹。列全國199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

所獲榮譽

2021年8月,被命名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參觀信息

門票信息:40元/人,講解費為40元。 交通信息:從淄博張店公交車站乘20或6路公共汽車到臨淄汽車站,轉乘73路公交車到古車博物館站下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