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是以醫藥衛生界、環境保護及人口資源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並包含有其它領域的社會主義[1]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組成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目錄

機構簡介

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建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經歷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特別是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中逐漸發展起來,至今已有80年歷史。

農工黨北京市委成立於1951年8月26日,自成立以來,一直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職能

農工黨北京市委的工作職能是以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社會服務為主,多年來農工黨北京市委認真圍繞中共北京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參政議政,不斷加強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思想建設上不斷帶領全市農工黨員加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理論和中共中央的重要方針、政策,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認識,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和歷史使命的認識,鞏固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組織發展方面不斷注重優化人才結構,加強吸納高層次人才。社會服務不斷豐富工作形式,有效促進黨派履職能力,充分發揮社會服務作為參政議政職能的延伸作用,致力於通過社會服務活動,提高參政議政工作效果。

農工黨北京市委第十一屆委員會共有委員64人,常委24人,其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7人,秘書長1人。目前,全市共有農工黨員5203人。其中,醫藥衛生及環境保護界2997人,占總數58%;科技界883人,占總數17%;文教界817人,占總數16%;其他界別500人,占總數9%。農工黨北京市委下設十個專門工作委員會: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科技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文化工作委員會、社會法律工作委員會、經濟工作委員會、聯絡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老齡工作委員會;組織結構為區委3個,包括:朝陽區委、海淀區委、西城區委;區工委6個,包括:東城區工委、崇文區工委、宣武區工委、石景山區工委、大興區工委、豐臺區工委;基層委員會3個,包括:北京大學委員會、中科院委員會、醫科院委員會;總支委員會4個,包括:房山總支、門頭溝總支、鋼鐵研究院總支、中醫科學院總支;直屬支部51個。農工黨北京市黨員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3人。擔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3人,其中常委1人。擔任第十三屆北京市人大代表10人,其中常委1人。擔任第十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25人,其中常委5人,副秘書長1人。

農工黨北京市委機關屬北京市公務員機構,共設五個處室:辦公室、組織處、宣傳處、參政議政處、社會服務處,目前在職公務員28人,工勤人員4人,離退休人員24人。

現任領導

主任委員:王金南

副主任委員:荊志成、賀泓、劉俊彩、江欣、鄧旭亮、張金蘭、曹衛東

秘書長:張琴琴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被評為農工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