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 | |
---|---|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1]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137位。2019年9月,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 2019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2]
目錄
集團介紹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信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其中,金融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行業和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良好發展勢頭。
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35,657億元,淨資產2,35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498億元,淨利潤301.6億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2018年9月2日,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發布,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排名第36位。
歷史淵源
中信集團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堅持開拓創新,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採用國際上先進、科學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諸多業務領域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的信譽,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歷程
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837.0263億元,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成立以來,中信集團充分發揮了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成功開闢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信譽與形象,取得了顯著的經營業績。
中信集團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其中,金融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行業和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良好發展勢頭。
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35,657億元,淨資產2,35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498億元,淨利潤301.6億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信息來源:公司年報)
成立背景
1979年1月,榮毅仁等同志能圍繞改革開放做一些實際工作,發揮自己的作用。同年2月,榮毅仁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建議設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見》。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正式成立,榮毅仁同志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初成立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
發展階段
創業時期
(1979年-1984年)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過吸引和利用外資,服務於國內經濟建設,發揮對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在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業務領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率先對外發行債券,開闢了多種融資方式,最早開展了融資租賃、海外投資、國際經濟諮詢等業務,積極開展中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快速發展
(1985年-1988年)
這一時期,公司繼續開拓創新,利用外資發展投資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為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進行了機構改革,將主要業務部門分別獨立出來,先後成立了若干個專業子公司、地區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從事生產、技術、金融、貿易、服務等綜合性業務的企業集團。榮毅仁董事長制訂的"中信風格",成為中信人的行為準則。
調整時期
(1989年-1992年)
根據國家對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公司圍繞加強管理、壓縮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公司業務在調整中繼續取得發展。1992年7月,公司制訂了十年規劃和
八五計劃,確定了"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機遇,積極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發展目標。
穩步發展
(1993年至今)
1993年3月,榮毅仁同志當選國家副主席,國務院調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領導班子,魏鳴一同志任董事長,王軍同志任總經理。從1993年起,公司圍繞發展戰略、業務重點和經營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討,注重克服重開拓、輕管理的傾向,加強經營管理,強化宏觀控制。
記大事薄
1979年1月17日,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人提出吸引外資解決經濟建設資金問題。
1979年2月,榮毅仁提出成立"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
1979年7月1日,全國人大五屆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7月8日正式公布。同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宣布成立,簡稱"中信公司",註冊資金2億人民幣。
1979年10月4日,中信董事會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共44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王兼士為常務董事,榮毅仁為董事長,雷任民為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任副總經理。其他董事包括馬萬祺、王少岩、王光英、王紀元、王寬誠、葉林、古耕虞、劉希文、劉靖基、孫孚凌、孫曉村、華煜卿、芮沐、肖桐、何賢、何郝炬、李文杰、李嘉誠、杜新波、邱純甫、陳希仲、湯元炳、周志俊、周寶芬、張敬禮、張遺、段雲、茅以升、胡子嬰、經叔平、郭棣活、錢昌照、資耀華、曾定石、常彥卿、童少生、裴先白、繆雲台、霍英東等。
1980年6月2日,中信與日本東方租賃合資成立中國東方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成為中國唯一向外資開放的金融領域。
1982年1月18日,中信與野村證券達成協議,以年利率8.7%發行12年期武士債,總額100億日元,其中80%投入儀征化纖。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發行海外債券。
1984年,中信旗下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與英國[朗文]合作出版了《中國投資指南》,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介紹中國對外開放有關政策法規的書籍。
1986年,中信利用槓桿租賃收購澳大利亞波特蘭鋁廠10%股權,被評為"1986年世界十大融資案例"之一。
1986年3月22日,中信以3.5億港元收購因擠兌風波遭到嚴重打擊的嘉華銀行92%的新股。
1987年1月27日,中信香港以19.36億港元收購國泰航空12.5%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1988年2月24日,中信、大東電報局、和記黃埔三方合資成立亞洲衛星有限公司。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由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的長征火箭送入太空。中國正式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1988年8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北戴河會議,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物價指數突飛猛進,五大"官倒"--光大實業公司、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中國工商經濟開發總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遭到國家審計署審計。
1990年1月,中信收購泰富發展,更名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將資產和業務注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小型地產公司一躍成為超過40億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1990年2月14日,中信香港以每股4.55港元,斥資103億收購香港電訊2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1992年2月13日,中信泰富收購香港最著名老牌洋行--恆昌企業。
1995年2月,中信證券成立。2002年,中信證券上市。中信證券是中國最大的券商。
1995年3月26日,中信與伊朗德黑蘭城鄉鐵路公司簽署協議,承包修建德黑蘭地鐵一、二號線。德黑蘭地鐵工程被稱為"總統一號工程",是中東、北非第一個地鐵系統。
2001年,中信集團成立。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成立。中信控股是中國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中信集團參與的聯合體中標"鳥巢"。
2005年11月25日,中信實業銀行改名"中信銀行"。2007年4月27日,中信銀行A+H股同步上市。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因外匯期權合約巨虧,面臨破產危機,引發港股震動。中信集團緊急注資拯救,損失不詳。
2008年1月,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汽車公司等共同發起設立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網絡有限公司獲得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和VSAT業務經營許可證。
2008年3月,中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2008年4月,中信國安集團無償受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持有的51%新天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
2008年5月,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中信集團組織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人民幣7,322億元。中信海洋直升機公司選調12架主力直升機和骨幹人員組成抗震救災飛行隊,出色完成救援飛行任務。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0.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11.61%股權,完成收購後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成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08年6月,證監會併購重組委員會有條件通過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向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暨重大資產出售事宜申請。
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配發股票7.89億股,募集資金約25億港幣。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首次獲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行業拆借市場。
中信資源澳大利亞公司斥資9,973萬澳元增持澳洲上市公司麥克阿瑟煤炭公司股權至20.39%,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及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投資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信集團承包建設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主體育場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貢獻。中信國安第一城在奧運會期間成功接待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總統等奧運貴賓。
2008年10月,中信集團、中信國安集團共同出資32.6億元投資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成為其最大股東。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就投資外匯期貨合約形成潛在虧損發布公告,預計投資外匯期貨合約虧損金額超過150億港幣。
2008年11月,中信集團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成功私有化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私有化後中信集團持有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約70.32%股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增持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至10.07%。
2008年12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召開特別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中信泰富向中信集團發行可轉換債及由中信集團承接部分外匯期貨合約的方案。中信集團按每股8港幣價格認購中信泰富約14.5億股股票,完成認購後中信集團對其持股比例增至57.56%。中信集團按澳元兌美元匯率0.7水平承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約53億澳元期貨合約,中信泰富支付中信集團對價約91.6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中信產業基金髮起設立金額約60億元的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
2010年5月,中信集團啟動整體上市。
2011年9月01日由山西太原鋼鐵集團與寶鋼集團、中信金屬公司、 鞍鋼和首鋼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國鈮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以19.5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鈮公司巴西礦冶(CBMM)15%的股權CBMM由巴西Moreira Salles家族控制,五大企業完成入股權後,該家族仍持有七成控股權。
2013年1月,中信集團控股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成為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
2013年4月,中信集團控股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成為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
2016年03月14日,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海」)及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雙雙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中海全面收購中國中信旗下住宅物業組合。中信同意將若干在中國住宅地產項目中的權益出售予中海,轉讓其資產整合後的子公司中信地產的全部股權,以及另一家子公司中信泰富在國內的住宅地產,交易對價的金額預計為人民幣310億元。[4]
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4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至今 :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公司業務
中信集團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1989年曾被稱為十大官倒公司之首。2006年12月31日,中信宣布以19.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內森斯能源有限公司,從而獲得該公司對哈薩克斯坦卡拉贊巴斯油氣田的開採權。
金融業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業務,其資產約占公司總資產的81%,主要由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租賃等金融機構組成。
實業在公司總資產中約占18%,涉及信息產業、基礎設施、能源、房地產等行業和領域。
企業新聞
中信信託榮獲"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
日前,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信託")榮獲中國金融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的"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這也是公司第二次榮膺該獎項。
中信信託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秉承"無邊界服務、無障礙運行"的經營理念,充分發揮"集合-分享"的信託制度優勢,努力打造成為"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多種金融服務功能的集成者",力圖通過"金融普惠、資本民享"的新金融範式,積極推動憲政條件下公平、效率的實現,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信信託擁有行業內最完整、最強大的信託產品線,範圍涵蓋企業年金、私募基金、資產證券化、股權信託、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產(QDII)、產業投資基金、不良資產流動化、工商企業、信託投資等,先後推出了涉及三農領域、西部開發、環境保護、民生工程、公益信託以及藝術品等多個領域有影響力的信託產品。
截至2012年12月末,中信信託管理資產規模已突破5900億元; 2012年12月12日,經中國信託業協會第三屆會員大會選舉,公司連任協會會長單位。
中信集團總部遷冊香港
中信集團將以境外子公司中信泰富增發和配售新股合共約3,000億港元收購母公司所有資產,同時將總部遷冊香港,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香港公司。[1]
經營規模
截至2010年底,中信公司的總資產為25391億元;當年淨利潤為334億元。位列美國《財富》2011年世界500強204位。
目中信集團的業務實際上主要集中在如下領域:
金融業包括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資產管理、基金、租賃等,經營門類齊全,綜合優勢明顯。
非金融業主要涉及房地產基礎設施與區域開發業務,工程承包業務,資源與能源業務,製造類業務、信息產業,商貿與服務業等領域。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信集團在國內外建立了良好信譽,形成了巨大的無形資產,擁有一批熟悉市場經濟的專門人才。
中信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對於中信集團在改革、開放、發展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黨和國家都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1984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際,鄧小平同志為公司題詞:"勇於創新,多作貢獻";
1984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參加由中信公司主辦的"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全體中外代表時明確指出:"對外開發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為了廣泛接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可以作為中國在實行對外開放中的一個窗口。"
1989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十周年時,鄧小平、江澤民、李鵬、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題字、題詞或致信祝賀。
1997年4月,國務院在聽取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工作匯報後指出:"中信公司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點和重要窗口,在經營體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不少創新,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較強的融資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樹立了較好的信譽,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1999年9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為公司題詞:"開拓創新 勤勉奮發 辦好中信"。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憑藉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讚譽。
2013年榮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
下屬公司
金融類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合資保險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際期貨有限公司(合資期貨經紀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信誠基金有限公司
實業類子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網絡有限公司
中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服務類子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上市情況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中信證券H股。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按照已簽訂的框架協議,股份轉讓對價將包含現金和中信泰富發行的新股,收購完成後,包含中信集團絕大部分淨資產以及股東權益高達2250億元人民幣的中信股份將注入中信泰富,實現在港整體上市。
此外,還有消息透露,收購完成後,中信集團將在根本上轉變為一個香港本地公司,而不是只借用香港進行上市,其總部也將由北京遷往香港,成為第一個香港註冊並控股中國內地大型金融集團的中央控股國有企業,其所涵蓋的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和一系列包括鋼鐵,大型機械製造的實業的全平台,都將變身為外資控股,這是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在金融、實業等核心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業內人士評價,中信集團整體上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交易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准。而中信集團的最新舉措展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彰顯了香港再一次在內地的改革開放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而採取母公司100%資產注入的方式實現集團整體海外上市意圖,對集團和子公司而言,都將是一種雙贏選擇。
不過,此樁收購的整體作價、發行和配售股份數量仍有待財務顧問向中信泰富董事會提交報告並獲得批准,然後再通過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獲得獨立股東通過作實。同時,該交易仍需獲得中國監管部門的同意,包括國資委、財政部和商務部等。[2]
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着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誌着購併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併稅後淨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併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淨利潤 1.3億港幣。
證券業務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
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淨利潤73.05億元,儘管同比下降40%,但占全行業淨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淨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淨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淨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淨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淨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淨利潤3.73億元。
信託業務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堅持穩健經營、創新服務、科學發展的方針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加強流動性管理,做好風險控制,加大創新力度,改善業務結構,財務顧問、信託金融投資和投資基金等業務取得進展。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05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手續費收入13.9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9%,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淨利潤9.33億元,同比增長42%;截至2008年底,信託資產餘額為1,607.79億元。中信信託公司的盈利水平和信託資產規模等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保險業務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準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基金業務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淨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淨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併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淨利潤 3091萬元。
非金融業
房地產業務
房地產業務是中信集團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
2008年,中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房地產業的形勢變化,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實施戰略調整,提出區域集中的戰略布局,將戰線收縮至重點區域和城市,強調現金流管理,採取各項措施促進銷售,加速資金回籠;按照有壓有緩有保的原則,及時調整項目投資計劃、設計方案和經營策略,壓縮開工面積,減少資金投入,先後暫停了成都中信光達和四川綿陽項目,緩建了天津保山西道等21個項目,同時加快北京中信城、深圳紅樹灣、東莞香樟林、深圳灣上六座等項目的建設和銷售。2008年新開工面積98.97萬平米,竣工面積58.77萬平米,商品房銷預售面積48.92萬平米,銷預售金額50.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72億元,淨利潤3.07億元。
中信泰富公司把在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業務作為其核心業務之一,以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城市以及海南省萬寧市的神州半島為開發重點,擁有490萬平方米的可開發建築面積。該公司在香港投資的物業主要包括中信大廈和大昌行商業中心等,建築面積約23.7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業務
中信集團的基礎設施業務主要包括投資經營的高速公路、港口碼頭以及海底隧道等。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渝黔高速公路運營狀況良好,連續第二年淨利潤過億元。受渝遂高速公路分流影響,成渝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同比下降12%,實際降幅好於預期。中信港口公司以發起人身份成功參股寧波港股份公司,關外5萬噸液體化工碼頭項目和大田灣30萬噸油碼頭項目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2008年是大榭開發區成立15周年。截至2008年底,大榭開發區依託區位優勢和岸線資源優勢,累計引進實業項目280餘個,外資項目總投資額15億美元,內資項目167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858億元,財政收入201億元,基本形成了港口物流、臨港石化和能源中轉三大主導產業,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信泰富公司擁有香港東區海底隧道71%的權益和西區海底隧道35%的權益,2008年兩條隧道取得了較好收益。
工程承包業務
中信集團大力發展工程承包業務,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了一系列重要工程項目,涉及冶金、化工、電力、有色金屬、基礎設施、社會住房等。隨着海外重大工程的實施及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建設的圓滿完成,中信建設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2008年度全球國際承包商 225強排名中,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由上一年度第 98位提升至第 72位,並首次進入國內十強行列。截至 2008年底,工程承包業務總資產164億元,同比增長 53.5%;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 108億元,同比增長 41.9%;利潤總額 6億元,同比增長 68.4%。
2008年中信建設公司承建的一批工程承包項目進展順利。阿爾及利亞高速公路項目現場施工的 9個標段工程按計劃推進,其中兩個標段已按阿方要求提前完工。吳邦國、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該項目並給予高度評價。安哥拉社會住房項目已正式開工,巴西坎迪奧塔火電廠、巴西焦化項目、白俄羅斯水泥、伊朗德黑蘭地鐵北延線等項目按計劃推進。
資源能源業務
中信集團的資源能源業務涉及石油、煤礦、電力、鐵礦、錳礦、鹽湖、電解鋁、鐵合金、超導材料等領域,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優勢。截至2008年底,資源能源業務總資產 824億元,同比增長 71.3%;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 405億元,同比增長 79.8%;利潤總額 25億元,同比下降 10.8%。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7月完成配股,籌集資金25億港幣;投資的位於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的兩個油田全年生產原油1343萬桶;遼寧月東油田已完成總體開發方案,並簽署了鑽井總包合同;在澳大利亞增持麥卡瑟煤炭公司股權至20.39%;在加蓬投資的錳礦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 2009年投產。中信資源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7億港幣,同比增長 87%;淨利潤 2億港幣。
中信金屬公司在含鈮微合金化鋼的技術推廣方面取得長足進展,鈮鐵業務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在 90%以上。
中信裕聯投資有限公司主要投資鐵合金製造和白金貿易等,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125億港幣,淨利潤 1.8億港幣。
中信集團與中信國安集團共同出資32.6億元,投資甘肅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白銀有色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有色金屬企業之一,擁有豐富的鉛、鋅、銅等有色金屬資源、較強的採選冶能力和優秀的專業人才隊伍。在2008年下半年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72億元,淨利潤 3.5億元。
中信國安集團下屬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公司穩步推進鹽湖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進度,新建成投產10萬噸氯化鉀生產裝置,對碳酸鋰生產裝置進行改造並進入穩定生產階段,全年生產硫酸鉀鎂肥 12.6萬噸,氯化鉀 10萬噸,碳酸鋰 940噸,硼酸 1.5萬噸,氧化鎂5800噸。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4億元,淨利潤2.56億元。
中信泰富公司擁有西澳州皮爾巴拉地區磁鐵礦項目20億噸的資源開採權(並有權購買另外40億噸的開採權)。該項目的設備部件正在製造中,主要基礎設施也在施工中,預計將於2010年下半年投產,全面投產後年產量可達2700萬噸以上,將為中國主要鋼廠包括中信泰富公司旗下鋼廠提供長期穩定的優質原材料。
製造類業務
中信集團的重型機械、特鋼、水泥、動力電池、汽車零部件等製造類業務,保持較好發展勢頭。截至2008年底,製造類業務總資產480億元,同比增長121.8%;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8.4%;利潤總額9億元,同比下降22.3%。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餘熱發電、活性石灰、大型礦用磨機、提升機、輥壓機、減速機、礦渣立,磨液壓磚機,加氣混凝土設備,蒸養磚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核心技術和優勢產品,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持了健康穩步發展勢頭。加快實施 "重型化"工程,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1.85萬噸油壓機已進入安裝階段,重鑄鐵業、熱處理、重加工部等技改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成功研製我國首台、世界最大的大型成套國產化褐煤熱壓成型提質技術及裝備,其產出的型煤熱值可從原來的 2000--4000大卡提高到5500大卡。首套四台神華集團年產50萬噸生產線設備已製造完畢,2009年7月將投入運行,年產1000萬噸的生產線已經開始籌建。該公司全年新增訂貨95億元,年末在手訂單11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 48%;淨利潤3.2億元,同比增長56%。
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調整營銷策略、產品結構和市場定位,嚴格控制成本。全年生產輪轂1150萬件,同比增長10%;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8%。
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成立25年以來,主要為澳門、香港、珠海、深圳、汕頭等地區的工程建設提供基建材料。2008年澳門水泥廠加快拓展內地業務,年產160 萬噸的東莞水泥廠即將建成投產;已與廣西橫縣簽署了建設年產600萬噸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協議。
中信國安盟固利公司在產品技術、規模上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全年生產鈷酸鋰1263噸、錳酸鋰3噸,向北京2008奧運會提供50套電動公交車電池材料並提供技術保障,為圓滿完成北京奧運會電動公交系統運行任務做出了貢獻。
中信泰富公司[3] 是中國最大的特鋼生產商,年生產能力超過700萬噸,2008年生產特鋼630萬噸。該公司所屬江陰興澄特鋼、新冶鋼和石家莊鋼廠分別為中國華東、華中和華北地區提供特鋼產品。其主要產品有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和無縫鋼管等,廣泛應用於汽車、機械、石油石化及交通、能源、鐵路、船舶等領域。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在艱難的條件下,積極拓展訂單,確保收入穩定;完成了2家下屬企業的破產清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