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世俗的聖賢(甘茂華)

世俗的聖賢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世俗的聖賢》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世俗的聖賢

歐陽修曾在現在的宜昌市夷陵區做過縣令。宜昌人如果不知道歐陽修,那就臉上少了一分光彩。章敬平著《歐陽修傳》(浙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有25萬多字,是一本別具一格的傳記作品。說它別具一格,是作者沒有把歐陽修寫成一尊僵死的塑像,而是把歐陽修還原為一個鮮活的人。作為一個宜昌人應該知道的歷史人物,這本書讀起來親切、熟悉、輕鬆、勵志、充滿生活情趣。它是寫給普通大眾的通俗讀物,從中既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是什麼樣子,又可以作為理解宋代歷史和文學的導讀手冊。誠如作者所說:「歐陽修就像一扇窗戶,推開這扇窗戶,再看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你會看到跟以前不一樣的風景。」「歐陽修是一個世俗的聖賢。他的聖賢之路,充滿世俗的煙火。」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發出會心的微笑。我們城市的公園裡,塑有歐陽修雕像,那麼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很有幾分仙風道骨。其實,在本書中依據歷史文獻記載,歐陽修長得很醜,跟王安石一樣高度近視,還長了兩個兔牙,露在外面。可能是家窮,營養不好,又瘦,又矮,臉色差。日後中了進士,仁宗皇帝第一次見到他,眉頭馬上皺起來,嫌他太醜。當然,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這並不妨礙他註定大放光芒的滿腹才華,最終成為光耀史冊的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家,還是一個深受女歌唱演員喜愛的歌詞作家。

通讀全書,概括起來,歐陽修極簡史一目了然:四歲喪父,母不改嫁,蘆葦寫字,教他念書,二十四歲,進士及第。初官洛陽,風花雪月,捲入黨爭,被貶出來,流落夷陵,詩文養心。諫官歲月,波瀾壯闊,再次被貶,外放十年,重返京城,備位二府。王安石時代,激流勇退,官場沉浮四十載,在世短短六十六年,最高官職相當於副宰相級別的領導幹部。這是歐陽修的一份履歷,其家庭生活飽受磨難,又是另一番狀況。歐陽修三任妻子,死了兩位,八個兒子,夭折了四個,三個女兒,全部夭折,而他自己一生多災多病,卻依然極端地熱愛生活,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愛收藏,愛喝酒,愛品茶,愛吃鱖魚大閘蟹,愛看菊花牡丹花。章敬平筆下的歐陽修活在人間,笑容可掬地走進我們的生活。

歐陽修29歲那年,因論救苑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納,在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貶為夷陵縣令,景佑五年三月赴任乾德縣令,跨越三個年頭,共一年五個月(也有人考證是一年三個月)。時間雖短,但影響延及千年。中國書店出版的《歐陽修全集》766篇詩文中,直接涉及夷陵者達140篇之多,有70多篇為在夷陵所作。其中《夷陵九詠》《峽州至喜亭記》《夷陵縣至喜堂記》《黃楊樹子賦》等作品是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後人研究夷陵的重要史料,還是宜昌人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後人為紀念他,曾在夷陵城內建「六一書院」,院內設有講堂和聖殿,一些景賢造士之輩匯聚於此,研讀其著述,講授其詩文,以緬懷這位先賢大家。宜昌市城區現在建有歐陽修公園,在西陵峽口南津關還有歐陽修學校。因此,難怪後來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以翰林改官江南時,友人就曾援引歐陽修的事跡勸慰他:「廬陵事業起夷陵,眼界原從閱歷增。」這也給我們啟示,在人生低谷中,生命中經歷的所有的磨難,都是生活和事業的一筆財富。

這本書對歐陽修被貶夷陵當縣令時的處境,有簡短而生動的描述。當時的歐陽修,三十歲,從洛陽調回京城剛剛兩年,和范仲淹一樣,在校對整理皇家藏書,工資微薄,想喝酒沒錢,好歹母親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以安度晚年。這一下,犯了事,去窮鄉僻壤當縣令,連累五十七歲的老媽,歐陽修有點難過。但老媽不但不難過,還表揚他,為范大哥說話,做得對。安慰他,我們本來就是窮苦人家,沒關係。多年之後,歐陽修寫文章紀念媽媽,還聲情並茂地提起這些往事。范仲淹對歐陽修跟自己一起倒霉,很感動。兩個人的戰鬥情誼,更為濃厚。就這樣,歐陽修帶着母親遠離京城,跋山涉水來到遙遠的蠻荒之地。夷陵是歐陽修人生的一個拐點,也是他事業煥發青春的一個里程碑。[1]

作者簡介

甘茂華,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