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蘋紅蓼參差見(柏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蘋紅蓼參差見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綠蘋紅蓼參差見》中國當代作家柏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綠蘋紅蓼參差見

去年冬季的時候,收到苗雨先生的長篇小說《杏子河》,這是一部厚重的帶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說。還是法國藝術理論家丹納的看法合乎創作真實情況,他認為地理環境對一個作家非常重要,確實如此。苗雨是陝北人,陝北獨特的文化景致和風土人情深深地烙刻在他的藝術意識和無意識里,一旦進入自己虛擬的藝術世界,這些文化元素就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流瀉在筆端,構成了小說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形象。

小說家其實就是特定的地理環境,或者一定地域文化的書寫者,所寫的也就是自己的生身之地的人與物。例如陳忠實先生,他的巨著《白鹿原》,就是描寫灞河流域秦嶺北麓的一片非常開闊的大自然形成的川原這塊土地上,在辛亥革命至新中國建立前後這段歷史裡發生的鄉村劇烈的社會變革和因此而引起的人的古老觀念與新時代的碰撞,並由此展示人物的或者悲劇或者喜劇的命運,構成豐富而厚重的小說藝術。當然,苗雨先生也不例外,他所關注的是陝北志丹這塊地方上一個歷史時期的民俗風情和人物命運,塑造出來一系列動人的人物形象。這個歷史時期,就是小說里描寫的英雄豪傑與土匪共存的時期,而在這個特殊的時空里,展示出人的殘酷與美好的品行,也刻畫出各類人物的情感世界——自然,情感的表述,有的熾烈而忠誠,有的則貪婪而陰暗——世界就是這樣的存在,沒有純淨,只有蕪雜,真與假,惡與善,丑與美總是共時而生,也是共時而毀滅——這才符合生活的辯證法。

杏子河,是苗雨先生小說里的「地域」環境,他抓住了「杏子河」的風土人情特色,提供了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的「舞台」。把小說里的人物放置在這個「舞台」進行藝術刻畫,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同時,也編織出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風俗長卷——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此話也具有深刻的藝術哲理,作家和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的藝術視野放在「一方水土」上,分析和研究透徹了這「一方水土」,才能由此而構建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加下來就是「人」的問題了,人的關係,人的命運,人的一切,特別是前者,這是人的性格重要的形成因素——苗雨先生對「杏子河」這「一方水土」和「一方人」,算是非常熟悉的而親切的,所以,才有了這部凝結着巨大的心的能量的長篇小說。

《杏子河》還有一個藝術特色,就是故事情節充滿了「懸念」,這是傳統的小說藝術描寫手法,符合我國讀者的閱讀和審美習慣。文學藝術,需要借鑑外國優秀的藝術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傳承民族的藝術經驗——而民族的藝術經驗,是長期以來民族文化培植起來的審美的閱讀習慣,如果不尊重這個審美閱讀習慣,就得不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認可。苗雨先生的長篇小說《杏子河》具有這個藝術特色,這是應該予以肯定。

伏萍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楊南生傳》,描寫了航天專家楊南生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崛起」而努力奮鬥的壯麗一生。這部作品,充滿了昂揚的時代精神和強烈的家國情懷,傳主的形象也豐滿而動人。在某種意義上,寫紀實性的傳記文學,留給作者的藝術空間並不是很大的,因為,傳主的一串串人生成功的實績,需要客觀而真實的反映出來,其本身就充滿了生活的故事,只需要如實地記錄下來就足以打動讀者。但是,說紀實文學的藝術空間不大,絕非沒有藝術空間,這是對紀實作家的藝術才情高低的檢驗。過去,徐遲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取得人們的讚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徐遲先生的藝術才情在紀實過程里得到了極大的揮灑,也就是對實寫與虛寫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高妙。實寫,絲絲入扣;虛寫,靈動飛揚——當然,還有徐遲先生的本身的詩人氣質和寬闊的藝術眼界,刻畫出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的光輝形象,取得了極大的藝術成功。伏萍長期從事散文寫作,這就為紀實文學的寫作打下了寫作的優勢,因為,散文是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又要真實地描寫審美對象物,與紀實文學有共同的藝術要求。所以,伏萍的《楊南生傳》雖然沒有小說那樣的人物大起大落的命運起伏,卻還能緊緊地吸引讀者「走過楊南生奮鬥貢獻的一生」,這就很好了。

航天航空與一般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距離,人們對航天航空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工具性」的認識上,而對航天航空方面的內部情況,特別是航空人的了解則是十分有限的,對為祖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或者專家,更是所知甚少。但是,他們的人生依然精彩,而這精彩,藉助伏萍的優美紀實描寫盛放出絢麗的藝術之花——這是一個艱苦而充滿着愉悅的寫作過程。伏萍的《楊南生傳》是對科學家或者專家的文字介紹與人物描寫的一部令人讀來興味盎然的書。

為什麼要寫這部《隋文大帝》這部歷史小說呢?田岸先生在書的前邊有這樣一句話,說隋文帝為「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可能是他創作這部歷史小說的原初的藝術動力吧。確實如此。有歷史學家論證,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與比較完備的隋代的政治、經濟、官制和科舉諸方面制度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隋代的國庫異常充實,為大唐的興起提供了大量的國幣——隋代的開創者隋文帝其功不可沒。隋代只有短短的30餘年,卻有這樣巨大的國家成就實在令人驚異。有時候,我在想,秦代與隋代,雖然國祚不久,但是無論是國家制度的設立和國家經濟的運行以及大規模的國家建設工程都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比如,秦代的國家防禦體系的建設、水利體系的建設和道路體系的建設以及國家行政區域和行政層級的體系的建設,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而隋代呢,文化教育體系的建設,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國家有用的人才制度,國家圖書館的建設以及大運河的開掘成功,這些對我國以後的社會文化與經濟都發生了重大的影響。然而,為什麼秦代與隋代都是短命帝國呢?我認為,這兩個朝代,均建立在「亂世」——也就是天下四分五裂的時際,秦代是征服了春秋以來的戰國時期形成的「六國」雄踞,進而統一了版圖,成為我國歷史由中央政府轄制天下的國家。而隋代呢?同樣,自從東漢以後,歷史進入三國和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也是軍閥割據,由軍人及大財團勢力左右政權,而隋文帝具有雄才大略,收拾起江山成為數百年來的統一局面,開創了新的歷史時期——但是,也由於秦代與隋代的開國領袖未來得及施展進一步鞏固政權和有效的國家治理,更重要的是沒有形成強勢的國家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和國防力量,其繼位者,尤其是隋文帝的繼位者隋煬帝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追求超過國家能力的片面超大工程,引起老百姓的不滿,民怨沸騰,這是其短命的主要原因。所以,唐太宗吸取了隋代的亡國教訓,引用荀子的話,告誡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裡的水,是指老百姓和下層官吏等——關於秦代與隋代的興起與衰落,如果相比較來研究,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這兩個短命的王朝,都是由秦人建立起來的,也是主要憑藉當時關中渭河流域的文化經濟高度發展,而形成的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實力,才統一了天下,轉折了我國歷史的趨向。隋文帝,出生於關中東部遼闊而富庶的平原地帶,山水形勝,造就一代英雄。田岸先生力圖通過歷史小說創作,展示隋文帝波瀾壯闊而又錯綜複雜的一生,塑造系列人物形象,既演繹出各自的人生風采又襯托出隋文帝雄才大略成為一代帝王的性格特徵和人生命運,特別是小說里自覺不自覺流瀉出來的醇厚的關中渭河流域風土人情,令人沉醉其中回味無窮。我還在想,田岸先生的《隋文大帝》對當代歷史小說的發展,有值得很好借鑑的地方,這就是在刻畫歷史人物的時候,必須注意歷史細節的考證與人物生活習慣的真實描寫,這是歷史小說之所以產生藝術力量關鍵。這就需要大量的閱讀有關歷史資料,還要閱讀本土存留的歷史資料,有了豐富的各個方面的資料支撐,才能進入藝術描寫的境地,田岸先生的這部歷史小說的價值或者就在於此吧。

接連閱讀了這3部不同文體不同題材的著作,給我的直觀感覺是這幾位作者都具有很好的認識生活能力,對表現人物性格和對人物的命運的深刻關切,傾注出大量的心血,尤其是善於結構故事情節,使得整個作品的藝術布局合理而自然——無論是表現現實的長篇小說還是歷史長篇小說,或者長篇紀實文學,首先要關注人物,把全部的筆墨放在人物命運與客觀生活的糾結與矛盾旋渦上,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才會血肉豐滿,才會栩栩如生,否則,就成為生活的流水賬,人物形象站立不起來。苗雨先生善於通過鄉俗的生活過程來表現人物,善於挖掘人物的特定心理,而田岸先生與伏萍一樣善於運用對話和敘述語言來刻畫人物,展示出歷史環境裡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徵,達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元人有曲曰「綠蘋紅蓼參差見」,讀這三部書,由以上的感觸,為此文。[1]

作者簡介

柏峰,男,陝西蒲城人。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