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玉壺冰心(韓永強)

(重新導向自 专栏 玉壶冰心 韩永强)
玉壺冰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玉壺冰心》中國當代作家韓永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玉壺冰心

在最為火熱的夏日,讀鄧貴環送來的散文是一件頗有意趣的事。因為讀着讀着,「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詩句就不斷地從心裡跳出來,讓我於暑熱中感受到清涼,享受了閱讀的快樂。

鄧貴環是我的秭歸老鄉,她稱我為前輩,所以一定要把她擬出版的散文集子送到我這裡,要我說幾句。我做過多年的老師,養成了好為人師的毛病,就真的認真閱讀了那些文章並覺得可以寫一點感受出來。

散文是一種最適宜大眾寫作的文體。除了文本表達不囿於清規戒律,作者在抒發情懷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濃淡自如。把握得好,散文文體就是一把泛着瑩瑩淡青色光暈的玉壺,能夠涵養極其縝密的心思,極為精美的景致,極度深邃的情感。鄧貴環借用了這樣一把玉壺,把自己的「冰心」裝了進去,等待欣賞者去打開去品鑑這壺佳釀。

鄧貴環的「玉壺」里裝滿了「情」的瓊漿,那是濃郁的親情和赤誠的鄉情。《高山柳》是這本集子的開篇之作,也是傾注作者全部故土摯情的代表作。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把生長在初中校園裡的那兩株柳樹與學校發展的歷史緊密關聯了起來,文辭優美地寫柳樹的生命歷程,又展示了學校的發展史,這樣就使得柳樹的生命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歷史的深度。《一棵野櫻桃樹》則將自己的成長與一棵野櫻桃樹的命運相聯繫,人即是樹,樹即是人,成為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的佳作。《媽媽,我還想做你的恩人》《婆母,今又過年了》《孤獨的父親》《父親和他的草鞋》等系列作品,都稱得上是精品力作,它們構成了這個集子的主力陣容。作者用考究的眼光,選取被懷念者的不同性格特徵、生活場景、行為細節等差異化的特點,或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或撕心裂膽,痛不欲生;或仰天長嘆,悲痛難言。這樣刻骨銘心的文字,只有經過了愛的過濾和理解了的體驗,才可以行之於文,也才可以打動作者自己並通過她的筆觸打動讀者。

讀鄧貴環「懷念」類的親情文字,心裡總有哽咽的味道,讓人不期然間總會跟着她走進自己的精神世界,深沉回想。但是讀她另外一類的親情文字卻陽光燦爛,春風和煦。那就是她寫女兒的系列作品。她的女兒不僅有靚麗的容貌,更有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有善解人意的聰慧和得體的行為舉止,所以作者有理由為女兒驕傲和自豪。先說一個細節:「女兒就去找來一個小小的塑料袋子,她邊往袋子裡揀棗子邊說『給我爸爸帶幾個回去』。」(《把愛帶回家》)還有這樣的細節:「我問她可是餓壞了吧?她說還好。說話的時候,我聞到了飯菜的香味,女兒說,媽媽,飯我做好了,我在等着你吃。」(《我的小棉襖》)這樣的女兒,沒有理由不被她深情地寶着愛着。《幸福》《為女兒自豪》《女兒競選中隊委》《女兒的考試》等篇章,有的真情雋永,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又不失幽默風趣,把一個從小明情懂理、自尊有為、品學兼優的陽光女孩塑造得惹人疼愛。

鄧貴環是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她把自己多年教書的心得撰寫成文章,在省、市、國家級期刊上發表,後來又將這些文稿輯錄成教育類專著公開出版(書名為《教育之路》)。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她心愛的女兒剛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她毅然接受組織的派遣,到遠離女兒遠離丈夫的秭歸最邊遠的磨坪鄉去支教。磨坪是她的故鄉,氣候寒冷,交通不便,有「秭歸西藏」之稱,但她一到那裡,就飽含熱情地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工作之中,與磨坪的孩子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鄧貴環有一個好習慣,多年來她一直堅持與學生一起寫「下水作文」,跟學生一起體驗文學創作的快樂。收在這個集子裡的很多文章,都是她在磨坪與學生一起「下水」時收穫的作品。《比雪花更誘惑》是她同學生一起觀察三維立體圖案之後寫的;《夜宴》是她在學生考試的時候,閱讀學生考卷上的一篇文章之後揮筆寫就的。她告訴學生寫作並不神秘, 「比如我曾經熱情講述的我的童年生活,我傾注了懷念和祝福情感的親情、對面臨厄運的村莊發自內心的擔憂 」, 等等,讓她的學生知道了寫作其實就是刻畫自己的真實生活,表達個人的真實情感,也讓學生領悟文字的五彩斑斕與跳動的旋律,從而燃起了「我以我手寫我心」的渴望,愛上了作文。

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那枚小小的郵票讓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漂泊到五湖四海,成為天下人的鄉愁。鄧貴環沒有餘光中先生的「郵票」,但是在余光中先生的「郵票」下面,她有故鄉幾千年的銀杏樹,有故鄉秋天的紅葉,有深情相系的《高山柳》,有《會唱歌的鳶尾花》,有《今夜歸州月》,她還有珙桐、老屋、村道,甚至萋萋的荒草。這些構成了鄧貴環的鄉愁: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記憶,一個個觸景生情的場景,一個個欲說還休的無奈。只要有心,一切都可以成為作品的主角,一切都可以成為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使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今天的鄧貴環有了散文的玉壺,假以時日,她的親情、鄉情、友情還會進一步醞釀發酵,其「冰心」會更為晶瑩剔透,其清香會更為雋永醇厚。我們有理由期待她新的突破和更大收穫。 [1]

作者簡介

韓永強,一位鍾情於長江三峽山水民俗風情和行走於三峽歷史進程中人物命運寫作的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