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與秋天微聊(閒敲棋子落燈花)

與秋天微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與秋天微聊》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與秋天微聊

「他指了指大堂的椅子……」手機中「喜馬拉雅」突然播放起菲茨傑拉德的《富家男孩》。清晨寂靜,朗讀聲嚇人一跳。翻看「喜馬拉雅」播放歷史,回憶自己聽過的那些篇章。

降溫,雨夾雪,雪快閃速滅,消失於無形。不知是不是凍着啦,昨晚渾身不舒服,喝下董端來的熱牛奶,早早睡下。夜半風起,雨聲敲窗,這會兒雨也凍得受不了,要進屋暖暖。早晨起來感覺好多了,簡單洗漱,吃早餐:麵包、煎蛋,一杯橙汁。隨後穿上衣服背起包出門,向新一天進發。天冷,我如小鳥絮窩,越穿越厚,到三九天就會變成一隻肥嘟嘟的企鵝。

活着,步履不停。「總有一個美好的清晨——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被浪潮推回到過去。」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

隨着北方進入供暖期,空氣質量又開始變差,空氣中多了火燎煙熏,有燒煤燒柈子和柴禾的味道,出門得記得戴口罩。雨撲簌簌落下,樹葉啜飲秋雨。不等雨停,不等陽光出來,走出門,去看秋天的童話,秋天的油畫,秋天的榮光。

是時候了,樹搖風鈴,秋葉盡興飄落。那排楊樹和那片白樺林,風一吹,就會隨風抖一抖,很快衣不蔽體,大地樂得一次次錦袍加身。眼前一樹一樹色彩繁複錯綜的油畫,春花夏花也無法與之媲美。畫家手中的筆真能描繪出如此的五色斑斕與光彩奪目?浪漫、抽象、印象、達達、野獸、立體、未來、超現實……哪一個派別,哪一種主義能更接近自然之秋與心靈之秋?

秋天是叫人忍不住的一聲聲嘆息。走進秋天,懷有對夏的不舍,對冬的畏懼,還有對春的期盼,秋天令人心中五味雜陳。撲簌簌落下,刷啦啦踏過,撲簌簌、刷啦啦是秋天的背景樂。想收藏秋天手繪的一枚枚葉子,每一枚都是孤品,都有其獨特之美,收藏不過來。

環衛工一遍遍清掃落葉,落葉跟她比賽,不等掃完一遍,身後又有更多的葉子飄落,像是永遠落不完。也有樹葉就是不肯跟自己的母親樹告別,風搖雨催,它自巋然不落。這些不落之葉在等待冬天,等待暴風雪的來臨。它們是從不枯萎的希望,看着它們,讓人鼓舞,而後昂然走過漫長冬日。

格里格的《在秋天》,聽武滿徹的《秋之弦》,仿佛有人在輕輕訴說關於自然關於生命的一切,引你共鳴。自然與心靈不可分割,一呼一吸之間,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個體活過的每一天於自然而言似乎並無意義。然而每一個個體的生死枯榮,才構成整個地球的生死枯榮。雖然人的自然屬性漸近退化,但內心與自然的共鳴呼應之音從未消失。納博科夫說,「今天我是一個整體,明天我就有可能再行分裂。因此,世上每樣事物都會注入他物,與之融合。」秋天在收尾,整理好行囊走進冬天。

在檯燈下寫字,筆尖的陰影像一隻鳥的喙,每啄一下寫出一個字,書寫時想讓靜音的文字富有樂感。「審視詞語,從內心感受它們的尊嚴,就像感受呼吸和心跳。」寫着寫着若有所失,記憶硬盤損壞,一時什麼也想不起來。重啟後,那些丟失的數據還能找到嗎?

遙望廣袤的天宇,變化萬千的雲朵,蒼茫的夜空,奔流不歇的江水,聽層層疊疊落葉上颯颯作響的足音。打開自己,努力去感受身邊的世界,向深邃處遊歷。就算艱難困厄也無法動搖一顆愛着這世界的心。那些奇異的風景,偉大的建築,那些古老的文明,哪怕沒有機緣一一親身領略,但你知道,那些美好的事物與自己同在。

沉靜下來,你會看到那個面龐憂傷的騎士,他一直在以悲憫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原諒我,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在紙上模仿心靈最微妙的波動」,寫吧,一個字一個字笨拙地寫下去,自己正與時間一道經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