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咸濟碰杯(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咸濟碰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與咸濟碰杯》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咸濟碰杯

我生性好動,那怕是即將步入老年,還是靜不下來,也坐不住。成天想着往熱鬧的地方鑽——到原先做事的地方轉悠,人家正忙着;找童年的夥伴現今的老年人聊天吧,他說你倒好,國家保你生死(意思是退休有工資拿,死後有安葬費)。一句話砌了一堵牆。結果我便成了蝙蝠(蝙蝠少有同類,歸鳥類吧,它有牙齒;歸獸類吧,它有翅膀)。鳥類和獸類都不接受。但我無法做到晝伏夜出,這有悖於人的生活規律。

我記得熊述隆說過,有福讀書,無事靜坐。於是,我讀書,凡是本土作家送給我的書,我都在讀。讀着讀着,便有了想說幾句的欲望。

讀咸濟的文章,有近二十年的光景。從《月落烏啼》到《咸濟酒話》,這兩本文集共八十八個篇章,近三十萬字。近年來,他又創作了二三十篇文章。不知不覺,讀上了癮,也讀到了氣象。

我讀到咸濟持有嚴謹的哲學態度和邏輯性極強的理性詞語;是咸濟視文學為第一生命的熱忱與執着;是咸濟入世從軍、為官、做老闆風風火火的社會實踐;咸濟一直在用手中的筆,象犁一樣深耕在家庭以外的廣闊空間,這個空間就是公共空間。這個空間存在諸多陋習,有陰謀、惡狠、可惡、見利忘義、漠視弱小、弱肉強食的叢林狀態。

咸濟的青年中年時期,全身心投入社會實踐。當他抬頭看看天上永恆的太陽時,仿佛聽到雲端里的那位東籬下採菊的老人在低聲吟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裡的田園,當然是精神家園。

咸濟並沒有在自己風光的世俗中沉迷,他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思考。他認為,應該退出喧鬧的、嘈雜的世俗環境,建立一方淨土,即精神彼岸。從此,咸濟便步入寂寞、孤獨、憂鬱的那一片天地。

咸濟返回到自己的文化本位,成了獨立的文化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一定程度的社會實踐,卻又不沉迷在權力、金錢、華美的世俗裡面。這個轉化過程是痛苦的,一般人很難完成。

余秋雨對知識分子的認定為:主要是兩條脈絡,一是德國康德的說法,認為知識分子是「敢於在一切公共場合運用理性」的人;二是一百年前從法國產生的一個概念,認為知識分子是能夠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批判的人。即改變公共空間,並批判主流意識形態。這樣,我們便有了真正意義上對知識分子認定的基本界限,也就有了對人對作品欣賞的基本標準。

咸濟在《月落烏啼》文集篇章中,對孝、悌、忠、信、禮、義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作家親身體驗、親自解讀、冷靜思考、理性書寫。在《咸濟酒話》文集篇章里,深刻理性地論述了廉與恥,注重了民生文化,把愛和善良作為終極目標而不懈地追求。近期我讀到咸濟的《善心斷想》這篇文章,寫到了最高境界。善,是一顆種子,種植在人們心田,需要用行動灌溉,使之發育長大,需要大眾呵護,才可以成為森林。

雨果說,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善心斷想》文章中,他說「……愛心社區,以一輪接一輪的愛心活動,將善良演繹得動人心魄。」文章提到女友曉非記掛冰天雪地中的小鳥,擔心覓食艱難。這讓我品讀到了善與愛廣闊的容量。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