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小草(康火南)
作品欣賞
不起眼的小草
1963年那年,我讀高中二年級,寒假回家,父親養了四五十隻蛋鴨,晚上關在一間小小雜物間裡,擁擠得真像布袋網老鴉,半死不活的,我就建議父親用五節芒杆建鴨舍。記得有一次,我到鄰村姐姐家,她家用五節芒杆蓋牛舍引起我極大興趣,結實耐用,還好看,建一次可以用上好幾年呢。我想,既然可以關牛,關鴨子更不在話下了。我向父親提出後,他挺贊成,就將此事交給我試試。
人生第一次為家裡做件好事,我心裡特別高興。那一夜滿腦子都在謀劃如何建造鴨舍,首先簡單地設計鴨舍的草圖,撕了畫,畫了撕,直到雞叫頭遍,才畫出鴨舍的樣子。第二天上山砍五節芒,連續兩天,還砍下幾根竹子,找幾根現成的木料備用。按圖施工,地址選在我家右邊空地上。長寬為4×2米,四個角豎起四根直徑5厘米、高1.5米的木樁,在邊長中間,再加豎2根高2.5米的木樁,屋頂傾斜兩面倒水,四周的牆採用竹片夾五節芒杆,鐵絲綑紮,將幾片「牆板」牢牢扎在木柱上,抹上草土泥漿,既好看又堅固實用。再用五節芒覆蓋屋頂,蓋上黑塑料布,滴水不漏。前後花了10天左右時間,一座漂亮的新鴨舍建造完成,在我眼裡,是地地道道母鴨群的別墅。
母鴨「喬遷」那一刻,嘎嘎嘎一片歡呼聲,搖頭擺尾,興奮異常。父親久久站在那裡雙眼盯着鴨舍,豎起大拇指第一次誇我,說:「孩子,你長大了,爹能放心了。」這也是我一生第一次得到父親的嘉獎,熱淚盈眶。好就好在,鴨子們住新房也爭氣,翌日早晨,我早早起床直奔鴨舍,打開門,眼前一亮,地上的乾草趴成一個個小窩,每個窩裡留下一顆油光水滑、白白淨淨的蛋。我抑不住興奮的心情,拿着筐子拾蛋,一、二、三……足足40個鮮蛋,有的握在手裡還熱乎乎地呢。
「風物長宜放眼量」。其實五節芒何只能建牛舍鴨舍呢。五節芒在植物界雖然不起眼,卻全身是寶,根可入藥,幼筍可食,莖稈還是造紙及用作建築的材料,可替代木屑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就連那開過花的穗也是編扎掃帚的好材料。
秋天,五節芒花開滿山,就像吳冠中的素描,山村隨處可見小旗一樣的芒花隨風搖擺,花序上蒲公英似的花籽不時飄揚開來,像一群小蜜蜂在無聲地飛翔。彼時,媽媽會叫我跟村姑們上山割些五節芒的花穗和野藤回來扎掃帚。老家用的掃帚主要有兩種,用竹枝編的「硬掃」,叫竹掃帚,用來打掃室外攤曬穀物;另一種就是用五節芒編的叫芒掃,屬「軟掃」,用於打掃室內。媽媽扎的五節芒掃帚結實、耐用,深受親朋好友的喜愛,有需要就送給他們。其他大多是利用趕集時,拿到市場去賣,高高興興換些生活用品回來。
還記得1978年,我到長橋鄉友愛村駐點,這個村農民剛開始學習種植蘑菇,遇到缺培養基的難題。我上山砍了些五節芒示範,用刀砍碎放入粉碎機粉碎,經一段時間的堆漚腐爛,滲上牛糞、沃土替代木屑種植蘑菇獲得成功。五節芒代替木屑,既不砍樹浪費林木資源,又能發展食用菌,為農民脫貧致富闖出一條新路子……
春天,五節芒開始冒芽,經過幾場春雨,很快長出幼苗。入夏,五節芒莖肥葉厚,鮮嫩多汁,是牛們最愛吃的飼料。兒時,上山放牛肚子餓了,隨處可以折斷五節芒的幼筍,剝開包皮吃裡面嫩莖,甜津津的,還有一股芳草味。三伏天,順便挖一把根回家,煮水喝還可以降火利尿呢。這就是生長在我老家最普通的一種植物——五節芒,滿山遍野,隨處可見。它隨性堅韌,平而不凡,用自己的脊樑支起一片天,仿佛是廣袤大地上無數辛勤勞動者的象徵。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