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漢語成語,【拼音】:sān lìng wǔ shēn,令:命令;申:表達,說明。意思是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而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1]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示例】:
1.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昨已三令五申,命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命,何也?」
相關詞語
【反義詞】:敷衍了事
原文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
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古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典故
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孫武,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着長戟。隊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說:"知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後。"眾女兵說:"明白了。"於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於是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後,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複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不久,孫武向吳王報告說:"軍隊已經操練完畢,請大王檢閱。您可以隨心所欲地指揮她們,即使是命令他們赴湯蹈火也不會違抗命令了。"吳王因為失去兩個寵姬,正在痛心後悔,就沒好氣地說:"你回賓館休息吧,我不想檢閱了。"孫武有些不滿,嘆口氣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兵法理論,卻不支持我實行啊!"
但是吳王也終究賞識孫武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後來還是任命了他做大將,統率吳軍大破楚軍,一直攻入楚國的郢都;吳國威震中原,成為崛起的東方的霸主,連晉、齊等大國也甘拜下風。
視頻
經典成語故事 第37集 三令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