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池溪客(夏曉喻)

一池溪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池溪客》中國當代作家夏曉喻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池溪客

蓮為溪客,該典里唯獨溪客二字令人心驚,此生如寄,芸芸眾生,都世間過客。

說蓮,立刻就有文人如幾乎獨占蓮之形象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正直,仿佛完全不需要思考。看,我們棲身的世間,君子之不染未必有些狹隘,當我們說出這「不染」時我們已經染著於我們的淤泥,避開這種故意更靠近蓮之最初。

多年前,很喜愛此文,後來慢慢更願意走近一池綠色的自在、隨意,風起時的將你載入其中的一身輕鬆,哪怕當此際滿身疲憊,你的擔子一下子被風中之蓮以四兩撥千斤卸下,消散於大氣中、消散於三千大千世界的青蓮盪起的漣漪。

又,在佛教里看見的蓮花則顯的那麼聖潔、莊嚴,顯露出清淨相,暗合於諸多形象之上的一種完整、美好。它超越一切我們設定的固有形象,或者說作為一個簡單的形象將我心的繁雜、紊亂、煩惱消弭於無形,使我們於此觀見自己的自在。池邊,不說聖潔、不取莊嚴、不着清淨,但隨風搖曳,搖響綠色的寂靜之聲。

而說溪客一詞,除了作如上蓮意解之外,蓮代之以溪客後,尤其是溪流自流,蓮葉茂花開、至葉敗花零、以殘存的枯徑直指向天空,似問似答,亦或答非所問。而在問題展示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如身臨其間一個事件的演繹中。

想啊!一切皆從於流,在這溪流里、在這溪流的世界裡,有聲無聲。蓮,花開花落、隨緣而來隨緣而去,不正如匆匆過客嗎?蓮是過客、魚是過客、水草是過客,溪流也是過客,旁邊觀蓮的我不也是過客麼?而何物不是過客呢?想想,頓感:溪流無常,客自往來;一時繁盛,十方俱寂

溪客,在我們自己的溪流,我們都是各自溪客,同時,我們彼此都是對方的溪流,也是相互的溪客。有多少人能明白,有多少人能以此溪客的從容、淡然走過流水之側,走過前緣塵事的煙雲,走過溪流為你奏響的啞弦。或,你的弦中有明了的二三子麼?也罷。

末了,忽然想起兩句:一池溪客坐枯禪,三世痴心鎖雲煙。

[1]

作者簡介

夏曉喻,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