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撇一捺里的見與不見(易榮榮)

一撇一捺里的見與不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撇一捺里的見與不見》中國當代作家易榮榮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撇一捺里的見與不見

她與他,最近的距離,是一臂之遙。

在那個時刻,她才可以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與他比肩。只需眼波微微流轉,她就能看見他,穿着豎格子坎肩的他,在秋日的薄涼中,像一棵挺拔秀頎的樹。她眼裡水般的柔情被灼燒般,開始沸騰。

就連站立,他都與眾不同紋絲不動,在一群胡亂甩着臂膀嘻嘻哈哈的同學中間,像一頁東倒西歪草書里的一個楷體。她裝作不在意飄過去的眼神,像彈球,彈出去,又飛回來。課間操結束時,隊伍向前集結。她的眼神還是定定的,像一張網,撒過去,只網中了他一人。

而回到教室,他已不在她的網裡。她與他,山迢水遙

她是一個角落裡的乖學生。就連應付老師的硬筆書法作業,都認真得無以復加。當然,他看不見她的努力,無論她坐姿多麼端莊,無論她握筆多麼優雅,無論她多麼一絲不苟。都是徒勞。她等不到他的回眸,一笑。

因為,他,是一個坐在最前排的人。課堂上,他正襟危坐;課間,他也不苟言笑。好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埋頭練字,練的是汪國真的詩,「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力透紙背。她曾以為她讀得懂,這個來自偏遠的小山村裡的男孩子,懂得他緘默里的辛苦與倔強。

說是應付,只是因為,在練字的時候,她的手指上下左右,她的眼神卻東西南北,她的心像一片雲,停在高高的,他的天空。

欲說還羞,欲說還休。她唯一能與他比翼雙飛的,僅僅只是彼此那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吧。

除了練字,別無他法,能與他殊途同歸。於是,大多數時間,她默默地隔着那些橫平豎直,在方方正正的格子裡伸出她的敏感的觸角,與他遙遙相望、對他脈脈含情。

以為只能這樣,火一陣水一陣地度過。也就不作他想。

可是,半年後,他開始起了變化。當他一次次用分數與其他人拉開絕對的距離後,當廣播站開始傳來他略帶磁性的嗓音時,當他詩作還未發表,就已經開始在學校內瘋狂傳抄,他拘謹的臉上漸漸有了掩飾不住的得意。

教室里,開始響起他與女孩子的歡聲笑語,他終於,頗為自得地接受了她們的殷勤和好意。那些日子裡,她面無表情,不動聲色,一筆一划地寫着她的字,每一橫都像針,每一豎都像刺,每一筆都有如斧鑿刀刻,失了女孩子的文弱,把一顆不堪負重的心,深深紮根在那些薄如蟬翼的紙上。

每日,每日,一頁,一頁。一筆,一划,笑里,顰里。

他的花樣日益增多,開始搶眼、搶鏡。他去學旱冰,第一天,摔得青鼻赤臉。於是,學校的空曠餐廳,變成了他的陣地。他一次次跌倒在那油膩膩的地面上,但他站起來後冷冷的眼神,透着絕不服輸的桀驁不馴。圍上來的女孩子臉色煞白憂心忡忡,他看都不看一眼,就一瘸一拐地離開。

一個星期後,他開始遊刃有餘。滑過來時,他胳臂飛揚,像一隻鴿,但比鴿矯健;像一隻振翼的鷹,又比鷹輕盈。

他向着旁邊的女孩子衝過去。直到她們唬了一跳,不由自主地齊齊向後栽倒,或作逃跑狀。而他則大笑着遠去。有時,他展開雙臂撲上來,做出擁抱的姿勢。女孩子們,則都亂了陣腳,不知道該迎,還是拒。而她,瞬間也失了分寸,她能聽見自己怦怦的心跳。她粉拳緊握。是的,她需要一個,哪怕是虛張聲勢哪怕是故作誇張的哪怕是霸氣十足的擁抱,使她的青春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但是,他調皮地笑着,躬身前傾,看似要降下雲頭,誰知,只是批發給她一個眼神,就轉身而去。

僅僅只是一眼,那一眼啊,也使她屢屢從夢中笑醒,使得她在紙上自言自語時,不經意間就把心事寫到了方格外。

她開始膩煩楷書的中規中矩。她的一提一按,開始透着下筆時的浮躁與收筆時的輕率。

她仿佛開始被他操縱。

他的詩集越來越薄,字越來越龍飛鳳舞。她眼睜睜地看着那些字與字失了嚴肅與獨立,開始相互牽連,那些牽牽絆絆、欲斷實連、細若遊絲的痕跡,像拐角處的牽手,不動聲色的愛戀。

在學校組織的晚會上,他白衣飄飄,與幾個女孩子,時而牽手,勾肩搭背;時而攬腰,深情對視。在台下的女生們刺耳的尖叫聲中,她的夜晚,開始被絕望與無助淋濕。

她不由自怨自艾。是啊,生活多麼不公平!當她在楷書里不越雷池,非禮勿言,靜若處子;他卻在行書里隨心所欲,飛揚跋扈,動如脫兔!

改變?迎合?她問自己。可是,沒有嘗試,她已經果斷放棄。從小學到大學,從田字格到米字格到九宮格,她已經對楷書動情太久,陷得太深,抽身不得。

她被自己困住了。她強笑着,在楷書里的一絲不苟里矯正着自己的意亂情迷。

她棄了汪國真,去寫蘇東坡。先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着寫着,就變成了: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寫着寫着,就寫成了: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寫着寫着,就開始: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她的筆觸變得硬,而粗,她沒有意識到,她寫出的每一個字都像在咬牙切齒。中指有了深深的凹陷,大拇指的指甲深深地嵌入食指的指肚裡,留下彎彎的月牙印。

他在他的世界裡,張揚着他的愛情。她在別人的間架結構里,日復一日地翻新着自己循規蹈矩的青春。

她也開始為班級、學校的黑板報、宣傳展欄寫美術字,仿宋,黑體。

那些巨大的黑體字,目不斜視,憨厚耿直,不解風情。那由細而粗的一撇一捺沉重的要墜下來,像極了謹小慎微的她與一路疾行的他,最終的南轅北轍。

而那每一個頓點,都像一顆顆巨大的淚滴。好像山間的小溪,一路滿懷柔情,一路歌吟。但是卻沒有堅實的懷抱來承接,只陡然跌下山澗,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慘叫。

而他,意到即動。他換女友的過程,狀如行書,雖有所停頓,都收筆迅速,起筆快捷,速戰速決。他多麼灑脫,昂首闊步,大步流星,一路走到潦草。

直到,他終於為自己的放縱付出了代價。

她看見他在走廊抽煙,她皺着眉頭。但她知道,她的意見於他是波瀾不驚。他故意,抽給很多人看。她走上前去,徑直,劈手一巴掌,打掉他手中的煙,再狠狠地,用腳使勁兒地踩,跺、碾……

他怔在那裡,好看的單眼皮耷拉下來。

後來,他恢復了平靜。

只是,他的生活,綿軟無力地塌陷下來,再也負擔不起她的剛柔並濟。在她的楷書里,那每一個頓筆,那重重按下的脊梁骨,卻依然像他西裝那寬而挺的墊肩,繼續支撐着她挺拔的矜持的人生。

她與他,像兩本舊字帖,曾經相望,從此相忘。

當火一樣的青春陸續散場,水一樣的她卻不曾散架。畢業後,聽說他拿到的只是肄業證書。而她,會到另一所大學讀研。

她從沒有奢望在阡陌縱橫的黑白世界裡,活得異彩紛呈。曾經她所有的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了與他相遇。只是後來,後來,在那錐心刺骨的一撇一捺里,她遇見的,仍然只是、僅僅只是稜角分明的自己。

[1]

作者簡介

易榮榮,女,河南息縣人,現居信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