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個明朝中年男的野望(王雙)

一個明朝中年男的野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明朝中年男的野望》中國當代作家王雙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個明朝中年男的野望

書中的歷史,發現所有書上的人物並不僅僅是那個印象中臉譜化的簡單形象,而是一個個與我們平常百姓一樣,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生命體。翻開明史專著《萬曆十五年》,能真切地看到一個個中年男人努力向上的身影,鮮活有力。

《萬曆十五年》提供了一個維度多元的王朝眾生相,層層堆疊的歷史細節,娓娓道來的人事變遷讓人看得興味盎然。從高高在上又無力扭轉局面的萬曆皇帝,到表里不一又機關算盡的上下官僚,都沒有簡單的是非對錯,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一個個複雜糾結的現實困境中,竭盡全力地趨利避害,為自己也為國家拿出最優解。

書中細膩的筆觸和全景式的描述,讓一些本來不那麼耀眼的人物躍然紙上,過目難忘,尤其是首輔申時行。相比於「改革擔當張居正」和「兩袖清風代言人海瑞」,他是個沒有太多故事屬性和人設光環的明朝官員。但是,看似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的人生經歷背後,書中儘是關於申時行在官場左右騰挪,上下求索的努力嘗試的描述,並沒有多麼驚心動魄,卻讓作為讀者的我切實感受到一個中年男人在複雜的時局中與命運周旋的不易。

憑藉勤奮和時運,申時行從考場到官場一路暢通, 用十多年的時間就從狀元郎一路升遷,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長期的經驗積累和官場歷練讓他清楚地知道,「大明帝國有一個特點: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後或成或敗,全看它與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是否相安無憂。」所以成為首輔後,他不但沒有號令天下,反而愈加內斂務實,兢兢業業地恪守着為官的本分,小心翼翼地推動着國策民生,既不糾結過往的功過,也不急於確立未來的方向,而是着眼聚集於當下的國家治理,成為一個富有現實感並懂得為臣之道的官員。

治天下,先要得人心;得人心,需要穩預期。「要影響全體文官,申時行必須首先提供自己的誠意。他寧可被認為是和事老,甚至被批評為犧牲原則的政客,但仍堅持調劑折衷的原則。」所以,即使心裡早已有了心儀的幹將人選,申時行在任期間也仍力主人事任免的平順,讓大小官員各安其位,尤其是吏部、都察院、翰林院等核心部門都維持了人員穩定。這看似保守穩妥的行事風格其實是官員更迭期間最有效力的心理良藥,因為這樣既穩固了一眾同僚的情緒,又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還增強了全國上下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為之後施政打造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心理預期。

另外,申時行對於「經筵」的維護也充分體現了他的務實與勤勉,以及對其他人心理狀態的敏銳洞察。經筵是有一定資格閱歷的官員給皇帝講典訓詁的莊嚴課堂,是一種既拖沓冗長,又呆板枯燥的繁文縟節。按常理作為曾擔任過先皇講官,現在又是經筵監督者的他可能早已厭倦不已,也有足夠的權限將其廢除,但他「仍然忠於職守,兢兢業業地維護這個傳統節目。」因為他深知,打破過去等同於打破所有官僚內心脆弱的平靜,要想讓大家平緩地接受他的執政理念,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做出調整和些許的改良。所以,在現實[情況]]面前申時行選擇了延續傳統,通過隱忍的政治智慧達到保全大局,逐步改革的目標。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謹小慎微,做任何事情前都權衡再三,敢於犧牲自我意志的中年男人,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撐起了明朝相當一段時間的太平時代。申時行不是沒有英雄氣概,也不是不想名垂青史,他只是個深諳經營人心之道,腳踏實地工作的上進好中年。[1]

作者簡介

王雙,山東青島人,文學愛好者,教育從業者,心理諮詢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