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踏莎行·郴州旅捨》(北宋)秦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踏莎行·郴州旅捨》(北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1]

「蘇門四學士」之一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2]

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3]

秦觀蘇軾的弟子,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

他這一生「成也蘇軾,敗也蘇軾」。

曾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後來得知蘇軾在徐州任知州,便前去拜訪,「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蘇軾被他的才情折服,稱贊他有屈原、宋玉之才,還向王安石舉薦了他。

在蘇軾和王安石的鼓勵下,他奮發讀書,第三次終於考中進士,從此他與蘇軾的關係更密不可分。

後來蘇軾因「烏台詩案」一貶再貶,而秦觀也受到牽連。

輾轉杭州、郴州,最後被貶到雷州(廣東),和蘇軾的儋州(海南)隔海相望。[4]

《踏莎行·郴州旅捨》就是他被貶到郴州時所作,充滿了人生失意、羈旅天涯的無奈和痛苦之情。

譯文[5]

霧迷濛,樓臺依稀難辨,

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

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

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

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

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

郴江啊,你就繞着你的郴山流得了,

爲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註釋

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驛寄梅花:陸凱在《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這裡作者是將自己比作范曄,表示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問候。

賞析[6]

上闕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夜霧籠罩一切的悽悽迷迷的世界:樓臺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雲遮霧障,無處可尋了。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詞人閉居孤館,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從時間上來看,上句寫的是霧濛濛的月夜,下句時間又倒退到殘陽如血的黃昏時刻。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實寫詩人不堪客館寂寞,而頭三句則是虛構之景了。這裏詞人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爲情而設,意味深長。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暮靄沈沈,樓台彷彿消失在一片濃霧中,月色朦朧,渡口也是若隱若現。我登樓遠眺,望盡天涯,卻找不到那片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成了古今無數人的精神家園。很多詞人在失意之時,都在苦苦追求那片桃花林,

「曾向桃源爛漫遊 」、「無端惱破桃源夢 」、「恍然身入桃源路 」……桃源雖美好,卻虛無縹緲,而現實的不如意,讓他痛徹心扉。詞人越嚮往桃林那片樂土,他的愁苦鬱悶之情就愈發不能排解。

古往今來,多少人曾試圖找尋那桃源,都無功而返。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春寒料峭,獨居在這孤寂的旅館中,怎麼受得了?何況又值夕陽西下,傳來杜鵑的聲聲哀鳴。

「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杜鵑啼血」的典故來源於古代蜀國的皇帝杜宇。當時他因水災讓位於自己的臣子,歸隱山林,卻時時關注民生。後來新帝倒行逆施,杜宇無法進城變化為杜鵑,飛到皇宮苦苦啼叫「民貴呀,民貴呀」,即使嘔出血,染紅嘴巴,也不肯停歇……

詞的上闕通過桃源、孤館、杜鵑、斜陽這幾個意象,刻畫了一種淒清、落寞的環境,奠定了悲傷的情感基調。

下闕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突然收到來自遠方的書信,飽含關心,令我一時溫暖,卻更加深化了的離愁別緒。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這些都是古人的通信方式。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是最早的以梅花為郵差,傳遞思念之情。

「魚傳尺素」則出自《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古人通常將信件藏在木匣子中,而這些木匣子通常是魚的形狀,所以常會以魚代書信。

收到來信本是一件喜悅之事,可是一時的安慰卻永遠無法沖淡那種天涯漂泊、有家難回、有情難訴的無奈悵惘,所以詞人才會發出「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感慨。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郴江啊,你繞著郴山流淌就行了,為什麼要流向老遠的瀟水湘水呢? 這裡詞人借著質問郴江流向遠方,實際是對自己的發問:我本是讀書人,為何要卷進政治鬥爭,導致被貶到這樣荒涼的地方呢?短短14字,卻將失意之人的愁苦鬱悶之情表現得淋灕盡致。

杜鵑聲裡斜陽暮

後來秦觀去世後,蘇軾深感「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將他的這兩句詩提在扇面上,以示對秦觀的思念。

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道,蘇軾最愛末尾兩句,而王國維更欣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我們從表面就能感受到詞人那種淒涼心境,而「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則要結合詞人生平以及我們自身的經歷,方可感悟其妙義。[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