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觀世新語​》前言(曲文昌)

《觀世新語》前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觀世新語》前言》中國當代作家曲文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觀世新語》前言

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是人們心中的偶像。不知什麼時代,有人雕塑了她的形像。當於近代發現這尊雕像時,她的雙臂是斷的。對此,一些好心人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設想,但沒有一個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成。

想來,這不僅是藝術手段的問題,恐怕更多的是審美角度甚至是審美觀念的不同所致。

由於人們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不同,對美的認識肯定不盡一致。這正如天上的一團雲,一位農夫說它像爆開的棉桃,一位牧羊人說它像草地上的綿羊,而一位詩人則說它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女……

看來維納斯的斷臂倒是給人們設計了一個神秘的圈套,它調動了人們豐富的審美思維,使美已經超出了塑像本身。

究其實,人們不僅是在修補「美」,而是在選擇生活價值,選擇理想的方向。於是,諸如一些生命、命運天堂地獄等詞彙便成了最凝重的字眼。大師們有說,偉人們有論,黎俗百姓也常掛在嘴邊兒。

然而,幾乎所有動過腦筋的人無不說這是個謎,是個沒有得到善解的玄秘。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得好:「人類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認識」。

說它是個謎,並不是說人類對自己一無所知,只能說它的複雜,它的艱深。因為「人類」這個研究對象,不僅是物質存在,還是精神存在。現在物理學又說精神也是一種能量物質。對生命本質的研究越來越活躍。可以說,人類為了生命的覺悟,從有人類社會時就開始了「認識自己」的研究。

說到底,人們追求「認識自己」,就是要清醒確定人生價值觀念,選准生存方式。當然這種確定和選擇肯定是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而作為社會的人,精神的追求則更為重要。黑格爾說「 動物有生命,是自然發展的頂峰,而人不但有自在的生命,還有自為的(即自覺的)意識,又是頂峰的頂峰。」 於是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 「人類因為在基本性中具有精神性的一面,所以被賦予了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尊嚴性,並感覺到必須維護它」。

勿庸諱言,現今人們的思考與追求很「動物性」,注重物質生命的低層次需求,許多人成了缺少靈魂而自我填充的「空心人」。他們習慣跟着感覺走,乘坐被潮流裹帶的舟船,淪為金錢物質驅使的奴隸。

維納斯斷臂,物質生命是殘缺的,然而女神的美更在其物質生命以外……

寫下《觀世新語》這個題目,覺得有很多話要說,這裡僅做個引子,後面章節再分述。

樂于思考人生的讀者,請讀讀這個系列「新語」吧,願我們成為朋友。

[1]

作者簡介

曲文昌,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