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秦生》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目錄

原文

萊州秦生[1],製藥酒,誤投毒味,未忍傾棄,封而置之。積年餘,夜適 思飲,而無所得酒。忽憶所藏,啟封嗅之,芳烈噴溢,腸癢涎流,不可制止。 取盞將嘗,妻苦勸諫。生笑曰:「快飲而死,勝於饞渴而死多矣。」一盞既 盡,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滿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飲之[2]。少時,腹痛口噤[3],中夜而卒。妻號,為備棺木,行人殮[4]。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長不滿三尺,徑就靈寢[5],以甌水灌之,豁然頓蘇。叩而詰之,曰:「我狐仙也。 適丈夫入陳家,竊酒醉死,往救而歸。偶過君家,彼憐君子與己同病[6],故 使妾以餘藥活之也。」言訖,不見。

余友人丘行素貢士[7],嗜飲。一夜思酒,而無可行沽,輾轉不可復忍, 因思代以醋。謀諸婦,婦嗤之[8]。丘固強之,乃煨醯以進[9]。壺既盡,始 解衣甘寢[10]。次日,竭壺酒之資,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11],詰知其 故,因疑嫂不肯為兄謀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無多,昨夜已盡其 半:恐再一壺,則醋根斷矣。』」聞者皆笑之。不知酒興初濃,即毒藥猶甘 之,況醋乎?此亦可以傳矣。

翻譯

山東萊州的秦生,自製藥酒時,錯放了有毒的藥物,捨不得倒掉,把它封存了起來。過了一年多,有一天夜裡恰好想喝酒,又沒處去弄。忽然想起封存的藥酒,啟封一聞,濃烈的芳香氣味噴溢而出,饞得他腸子發癢口水直流,沒法制止。拿過酒杯想嘗嘗,妻子苦苦地勸說他。秦生笑着說:「痛痛快快地喝了酒死,倒比被酒饞死強得多。」一杯入肚,倒瓶再斟。妻子把酒瓶打翻,酒淌了一地。秦生趴下像牛飲水那樣去喝淌了的酒。不一會兒,他肚子疼痛緊閉着嘴說不出話,半夜裡就死了。妻子嚎啕大哭,為他準備好棺材,將要入殮。第二天夜裡,忽然有個美女進來,身高不滿三尺,徑直走到靈床旁邊,用手中杯子裡的水灌他。秦生豁然甦醒過來,叩頭追問她是誰。美女說:「我是狐仙。剛才丈夫到陳家竊酒醉死了,我去救活他回來,偶然路過您的家門;丈夫可憐您與他同病,因此讓我用剩餘的藥水把您救活了。」說完,就不見了。

我的朋友丘行素貢士,愛飲酒。有一天夜裡想喝酒,無處去買,翻來復去的無法忍耐,於是想用醋來代酒。和妻子商量,妻子嗤笑他。丘貢士再三強求,妻子就煨好醋端過來。一壺醋喝光了,這才解衣安睡。第二天,丘夫人拿出足夠買一壺酒的錢,派僕人代她買酒。丘貢士的伯弟襄宸在路上遇見僕人,問知緣故,懷疑嫂子不肯為兄買酒。僕人到:「夫人說:『家裡存的醋不多,昨夜已經喝盡了一半;恐怕再喝一壺,就斷了醋根了。』」聽到的人都笑他。不知道酒癮上來了,就是毒藥尚且覺着甜美,更何況是醋呢?此事也可以流傳。

賞析

嗜酒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人,然而嗜酒到了不顧生命的程度,寧飲而死,不願忍饞渴而生的現象畢竟不多見。本篇小說中的秦生就屬於這種人。他作為藥酒的釀造者,明知所藏的藥酒曾在配製時誤投了毒藥,又有妻子苦苦勸諫不要飲,終不聽取,飲酒而死。這本身沒有多大意味,倒是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秦生嗜酒勝命的情態,給人們留下了一個不值得仿效的藝術形象。這裡使用的筆墨不多,「啟封嗅之,芳烈噴溢」,一嗅之下的「腸癢涎流」,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秦生貪飲之前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酒流溢於地,「生伏地而牛飲」更見其饞狀。加上他那「快飲而死,勝於讒渴而死多矣」的飲酒理論,如此命絕似不足惜。

但蒲松齡運用柳暗花明的表現方式,在秦生行將入殮的時候,讓一美貌的狐仙飄然而至,解救秦生於靈寢之中。讓解救本身和秦生的叩頭稱謝,暗示他對自我行為的悔悟。這裡,與其說是狐仙的善良,不如說作者借狐仙之口說她丈夫憐憫秦生與自己同病,把這視為一種病態而寄寓了同情,以新奇的構想讓秦生死而復生。[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