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秦檜》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目錄

原文

青州馮中堂家[1],殺一豕,燖去毛鬣[2],肉內有字云:「秦檜七世身[3]。」烹而啖之,其肉臭惡,因投諸犬。嗚呼!檜之肉,恐犬亦不當食之矣! 聞益都說[4]:中堂之祖,前身在宋朝為檜所害,故生乎最敬岳武穆[5]。

於青州城北通衢旁建岳王殿,秦檜、万俟卨 1 伏跪地下[6]。往來行人瞻禮岳 王,則投石儈、卨,香火不絕。後大兵征於七之年[7],馮氏子孫毀岳王像。 數里外,有俗祠「子孫娘娘」,因舁檜、卨其中,使朝跪焉。百世下,必有 仕十姨、伍髭鬚之誤[8],甚可笑也。

又青州城內,舊有澹臺子羽祠[9]。當魏璫炬赫時[10],世家中有媚之者,就子羽毀冠去須,改作魏監。此亦駭人聽聞者也。

[1]馮中堂:馮溥,字孔博,臨朐(今山東省臨朐縣,當時屬青州府)人。 順治進士,宮至文華殿大學士。見光緒《山東通志·人物誌》。中堂。宰相 的別稱,明清時以之稱呼內閣大學士。

[2]燖(qián 潛):燒燙。拔脫其毛。

[3]秦檜:宋代奸臣。字會之,江寧(今南京市)人。政和進士。北來未 任御史中丞,南宋紹興年間任參知政事、右相兼知樞密院事。反對抗擊金人, 力主投降。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英雄岳飛。故遺臭後世,為人們 所不齒。

[4]益都:明清時為青州府府治所在地。

[5]岳武穆,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著名民族 英雄,南宋抗金將領。紹興十一年(1141)被秦儈殺害。至十宗趙擴時得以 昭雪,迫封鄂王,諡武穆。

[6]万俟卨:南來初年奸臣,字元忠,開封陽武(今河 南省原陽縣)人。政和大學生,歷任樞密院編修。秦檜為相時,任用為監察 御史。紹興十一年,與秦檜相勾結,誣陷、殺害岳飛。

[7]大兵:指清兵。於七:清初抗清義軍首領,山東棲霞人。詳見《公孫 九娘》注。

[8]杜十姨、伍髭鬚:比喻傳說訛誤。杭州有杜拾遺廟,以祀杜甫,有村 學究竟誤為杜十姨,遂作女像,以配劉伶,見《琅琊代醉編·神仙》。伍髭 須,浙西吳風村有伍子胥廟,襯人訛傳為「伍髭鬚」,因塑其像,須分五處。 見呂湛恩注引《國憲家猷》。

[9]澹臺子羽:春秋時魯國武城(令山東省武城縣)人。澹臺滅明,字子 羽。孔子弟子,貌丑而有行。見《論語·雍也》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0]魏璫:指魏忠賢。明朝宦官,曾為司禮太監。勾結熹宗之乳母客氏, 結黨行奸,排除異己,干預朝政。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被治罪,自縊死。璫, 冠前金飾,附以金蟬。東漢光武以後,專任宦者,右貂金孬。後因以為宦官的代稱。

翻譯

青州的馮中堂家,殺了一頭豬。拔去豬毛,見肉上寫着一行字:「秦檜七世身」。將豬肉烹了一嘗,味道惡臭,不能下咽,只得扔給狗吃了。唉!秦檜的臭肉,恐怕狗也不願吃啊!

聽益都人說,馮中堂的祖先,是在宋朝時被秦檜害死的,所以後代最敬岳飛。在青州城北大街旁建了座「岳王殿」,又塑了秦檜、万俟卨兩人,跪在岳飛像前。來往行人每去瞻拜岳王殿時,都用石塊投打秦、萬二人,殿內香火不絕。後來,朝廷大軍征伐於七,馮家子弟毀了岳王像。將秦檜、万俟卨二人的塑像搬到幾里外的「子孫娘娘廟」中,讓他們跪起娘娘來。恐怕百年以後,必定又有「杜十姨」「伍髭鬚」之類的訛誤出現,(伍髭鬚、杜十姨:浙西有伍子胥廟,老百姓不知伍為何人,訛傳為「伍髭鬚」,為他塑的像上有五溜長須。又有「杜拾遺祠」。即杜甫祠。又訛傳為「杜十姨祠」,還一塊商量將「杜十姨」嫁給「伍髭鬚」)真是太可笑了。

又:青州城內,原有座「澹臺子羽祠」,當魏仲賢顯赫時,有個世家中人諂媚他。將子羽的塑像毀掉了帽子,打落了鬍子,改成魏忠賢的模樣,這也算是駭人聽聞的一件醜事了![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