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力將軍》

  

《大力將軍》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目錄

原文

查伊璜[1],浙人。清明飲野寺中,見殿前有古鐘,大於兩石瓮;而上下 土痕手跡,滑然如新,疑之,俯窺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許,不知所貯何物。 使數人樞耳[2],力掀舉之,無少動。益駭。乃坐飲以伺其人。居無何,有乞 兒人,攜所得糗糒[3],堆累鐘下。乃以一手起鍾,一手掬餌置筐內:在返數 四,始盡。已,複合之,乃去。移時復來,探取食之。食已復探,輕若啟櫝[4]。一座盡駭。查問:「若男兒胡行乞[5]?」答以:「啖瞰多,無傭者。」 查以其健,勸投行伍。乞人愀然慮無階[6]。查遂攜歸餌之;計其食。略倍五 六人。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贈之行。

後十餘年,查猶子令於閩[7],有吳將軍六一者,忽來通謁。款談間,問,「伊璜是君何人?」答言:「為諸父行[8]。與將軍何處有素?」曰:「是我 師也,十年之別,頗復憶念,煩致先生一賜臨也。」漫應之。自念:叔名賢, 何得武弟子?會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記憶。因其問訊之殷,即命仆馬, 投刺於門。將軍趨出,逆諸大門之外。視之,殊昧生平[9]。竊疑將軍誤,而 將軍傴僂益恭[10]。肅客入[11],深啟三四關,忽見女子往來,知為私廨, 屏足立。將軍又揖之,少間登堂[12],則捲簾者。移座者,並皆少姬。既坐, 方擬展問,將軍頤少動,一姬捧朝服至,將軍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為。眾 姬捉袖整拎訖,先命數人捺查座上下使動,而後朝拜,如覲君父[13]。查大 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憶舉鍾之乞人耶?」查 乃悟。既而華筵高列,家樂作於下。酒闌,群姬列侍。將軍入室,請衽何趾[14],乃去。查醉起遲,將軍己於寢門外三問矣。查不自安,辭欲返。將軍 投轄下鑰[15],錮閉之。見將軍日無他作,惟點數姬婢、養廝卒[16],及騾 馬服用器具,督造記籍,戒無虧漏。查以將軍家政,故未深叩[17]。一日, 執籍謂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賜。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 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將軍不聽。出藏鏹數萬,亦兩置之。按籍點照, 古玩床幾,堂內外羅列幾滿。查固止之,將軍不顧。稽婢僕姓名已,即令男 為洽裝,女為斂器,且囑敬事先生。百聲悚應[18]。又親視姬婢登輿,廄卒 捉馬騾,闐咽並發[19],乃返別查。後查以修史一案,株連被收[20],卒得 免,皆將軍力也。

異史氏曰,「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而將軍之報,其慷慨 豪爽,尤千古所僅見[21]。如此胸襟,自不應老於溝瀆[22]。以是知兩賢之 相遇,非偶然也。」

翻譯

查伊璜,是浙江人。有一年的清明節,他在野外一座寺廟裡喝酒,見大殿前有口古鐘扣在地上,這鐘足有一個可盛兩石的大水瓮那樣大,鐘身上和地下留着清清楚楚的用手抓過的新痕跡。他很驚疑,趴在地上往鍾里看了看,裡面藏着一隻可裝八升左右的小竹筐,筐里不知有什麼東西。他便命幾個人抓着鍾耳,奮力一提,古鐘紋絲沒動。查伊璜更加驚疑,便繼續坐下喝酒,等着那個往鍾里藏東西的人來。

過了一會兒,走來一個年輕的乞丐,把討來的飯堆在鐘的一邊;然後一隻手掀開鍾,另一隻手把飯抓進筐里,一連掀了好幾次,才把飯放完。然後仍把鍾扣好,走了。過了不久,他又回來了。掀開鍾抓把飯吃起來,吃完掀鍾再取,輕鬆得像開個柜子一樣。查伊璜和同座的人都驚駭不已。查伊璜起身問道:「你這樣一個堂堂男子漢,怎麼討飯呢?」乞丐回答說:「我飯量大,沒人願雇我做工。」查伊璜見他力氣極大,勸他從軍,乞丐憂愁沒有門路。查伊璜便把他帶回家中,讓他飽餐一頓,估計他的飯量,大概比普通人多吃五六倍。又替他換了新衣新鞋,贈他五十兩銀子作為路費。送他從軍去了。

過了十多年,查伊璜的一個侄子在福建做縣令。有個叫吳六一的將軍忽然來拜訪他。交談間,將軍問查縣令:「查伊璜是你什麼人?」查縣令回答說:「是我叔父。不知他與將軍在何處有過交往?」將軍說:「他是我老師,分別十年了,我非常想念他。麻煩您告訴他一聲,請他賞光來我家作客!」查縣令漫不經心地答應了一聲,心想:叔父是個名儒,怎麼會有武弟子呢?

過了不久,查伊璜正好來到侄子這裡,查縣令便告訴了他這件事,查伊璜茫然記不起;因那將軍問訊自己時很是恭敬迫切。查伊璜便命備馬,帶着僕人去登門拜訪。將軍急急忙忙地迎出大門來。查伊璜打量打量他,一點也不認識,心裡懷疑將軍認錯了人。但將軍對他卻越發恭恭敬敬,將客人請進家,又穿過三四道門,忽見院中有女子來來往往,查伊璜知道這是將軍的內院,不禁站住不前。將軍又作揖請他再往裡走,一會兒走進堂屋,只見掀門帘的、搬椅子的,全是年輕的侍妾。查伊璜落座後,剛想問個明白,見將軍臉上微一示意,便有個侍妾給他捧來官服。將軍匆忙站起來更衣,查伊璜不解他要幹什麼。眾侍童幫着將軍穿戴整齊,將軍又命幾個人過去按着查伊璜不讓起身,自己大禮參拜起來,猶如拜見皇帝一樣。查伊璜極為驚愕,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將軍拜完,又換上便服在一邊陪坐,笑着說:「先生不記得那個舉鐘的乞丐了嗎?」查伊璜才恍然大悟。過了會兒,將軍擺上了豐盛的酒宴。下面奏起樂曲。喝完酒,將軍去為查伊璜安排了住宿的地方,又命幾個侍妾服侍着他,自己才告辭離開了。

第二天,查伊璜因為酒醉起得很遲,將軍已在他臥室門外問候多次了。查伊璜得知後,心裡很不安,想告辭回去。將軍把大門鎖上,不讓走,查伊璜見將軍連續幾天不干別的,只是在清點家中的奴僕丫頭、騾馬器具和珍玩服飾,親自監督着造簿登記,一再告誡不要遺漏了。查伊璜以為這是將軍的家務事,所以也沒有深問。一天,將軍拿着全部家產的登記簿,對查伊璜說:「我能有今天,全出於先生當年的厚賜。現在的一個奴婢、一件器物,我都不敢獨自享有,請把我的一半家產分給先生!」查伊璜大吃一驚,堅決推辭。將軍不聽,又拿出窖藏的數萬兩銀子,一分為二。又按登記簿點出一半古玩、床幾等物,堂屋內外都快擺滿了。查伊璜再三阻止,將軍不顧,又按姓名點出一半奴婢僕人,隨即命點出的男僕收拾行李,女僕收拾器具,並且囑咐他們要好好伺候先生,僕人們齊聲答應。將軍親眼看着婢妾們登上車子,僕人們套好騾馬,熱熱鬧鬧地上路了,才和查伊璜告別。

後來,查伊璜牽連到修史一案中,被逮捕入獄。最後終於無罪釋放,都是吳將軍從中出力的結果。

賞析

本篇善於設疑,查伊璜見野寺前碩大古鐘上下有土痕手跡,生疑,要看這數人都掀不動的古鐘是誰在搬動。見搬鍾者為一乞兒,又疑,象這樣的男兒怎麼會行乞?知其原由後,饋食贈金,鼓勵這男兒從軍。本篇到這裡為一部分,記述看似漫然無意,實則以他不問乞兒姓名留下伏筆,使十年後已成為大將軍的乞兒又使他產生疑問。

十年後,大力將軍訪查伊璜在福建做縣令的侄兒,稱查伊璜是他老師,煩致賜臨。查的侄兒先疑:「叔名賢,何得武弟子?」因大力將軍問訊甚勤,查伊璜去見將軍,「視之,殊昧生平」,暗暗懷疑將軍弄錯了。將軍不忙說出底細,換朝服,朝拜查伊璜如朝拜君父。查伊璜又疑惑又吃驚,只到將軍說出自己是舉鍾乞兒,查伊璜才豁然開朗。接下去寫將軍忙碌於請點家產,查未深問,是有疑而不便問,將軍說要把一半家產送給他才令人恍然人悟。這樣層層設疑,形成全篇的一個個環節,環環緊扣,引人人勝。

同時,本篇塑造了查伊璜和大力將軍的形象,把查伊璜饋食贈金,只為施捨,不圖有報的仁厚表現得很生動。對大力將軍,以他在家庭中的舉動烘托他的社會地位,主要寫他報恩的誠摯、性格的豪爽。他畢恭畢敬地待查伊璜,迎出大門外,傴僂益恭、揖、拜,查酒醉起得很晚,他已在門外問候了三次。並不由分說,閉關下鎖,強留查伊璜;隨即仔細清點家產,硬性地把一半家產送給了查。他性格、行為的或粗或細相互輝映,形象十分豐滿。異史氏評價他們:「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而將軍之報,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僅見。」[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