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發同谷縣》唐朝·杜甫

《發同谷縣》唐朝·杜甫

《發同谷縣》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發同谷縣》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所作的詩。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從秦州前往同谷縣的行程中,按所經路線寫了十二首紀行詩。杜甫在同谷縣住了一個月左右。當年冬天,他離開同谷前赴成都,在這次行程中,杜甫同樣寫了十二首紀行詩,這是第一首,是序詩。杜甫在同谷,衣食問題並未得解決,但他對同谷仍有好感,和發秦州時的心情不同。

作品名稱 發同谷縣

作 者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目錄

作品原文

發同谷縣⑴

賢有不黔突,聖有不暖席⑵。

況我飢愚人,焉能尚安宅⑶?

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⑷。

奈何迫物累⑸,一歲四行役⑹!

忡忡去絕境⑺,杳杳更遠適。

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⑻。

臨歧別數子,握手淚再滴⑼。

交情無舊深⑽,窮老多慘戚。

平生懶拙意,偶值棲遁跡⑾。

去住與願違,仰慚林間翮⑿。

作品注釋

⑴原註:「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赴劍南,指赴成都。唐時成都屬劍南道。

⑵《淮南子》:「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班固《答賓戲》則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此詩從後一說。賢指墨翟,聖指孔丘。這是傳統的看法。黔,黑。突,煙囪。席,指坐席。二句言聖賢也不能安居。

⑶安宅,即安居。宅作動詞用。

⑷休駕,即息駕,指卜居同谷。

⑸迫物累,為衣食之累所驅迫。

⑹這年春,杜甫由洛陽回華州,秋又由華州來秦州,冬十月復由秦州至同谷,而今十二月又去同谷赴成都,故云「一歲四行役」。行役與一般旅行不同,多出於無可奈何。

⑺忡忡,憂愁貌。絕境,猶勝地,指同谷山川之美。

⑻此二句實寫「絕境」。龍潭,指「萬丈潭」。因不忍遽去,故為之駐馬停車。驂,原指車子兩旁的兩匹馬,這裡是活用。虎崖,可能就是《寄贊上人》詩所云「徘徊虎穴上」的虎穴,在同谷縣西。回首,回顧。

⑼此二句寫同穀人情之厚。歧,歧路,即岔道口,指分手的地方。送別的人都握着詩人的手一再地為他的遭遇而掉淚。

⑽杜甫和同谷的人們原是萍水相逢的新交,但他們的情誼卻如此深厚,所以說「交情無舊深」,猶言交情不舊而深。是讚嘆語,也是銘感語。

⑾杜甫流寓同谷山中,其跡象有似隱居遁世,故曰「棲遁跡」。但不是他的本心,故曰「偶值」。

⑿不願去偏得去,願住下偏住不下,故曰「去住與願違」。陶淵明詩:「遲遲出林翮」,又「望雲慚高鳥」,因不如鳥之來往自由,故不覺懷愧。翮,鳥兩翅的勁羽,這裡即指鳥。杜詩中也有以「翼」代鳥的,如「仰看西飛翼」(《破船》)、「村墟過翼稀」(《夜》)、「一笑正墜雙飛翼」(《哀江頭》)。以個體代整體,文學作品中常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