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百篇是《詩經》的代稱。《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或三百篇。
歷史地位
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內容分類
風、雅、頌
介紹
三百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篇數,也是《詩經》的代稱。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詩經》共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 舉其整數,則言"三百"。《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名稱由來
《詩經》大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
因為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三百一十一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1]
內容
《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