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十六計》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ip4s&gsm=7&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一部古代軍事謀略著作。題下注「秘本兵法」。由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一成語而得名。「三十六計」亦稱「三十六策」,或「三十六着」,本意謂事態已難挽回,別無妙計,唯有敗走為上。首見於《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又《水滸》第2回: 「三十六着,走為上着。」三十六本為虛數,言極多之意,重點則在一走了事。後人加以附合,取眾所周知的成語或俗語立為名目,湊合為用兵、處事之計36條,因成此書。[1]

  該書無時代,撰者不可考,以往公私藏書目錄亦未見著錄,但其抄本在社會上早已流傳。1941年成都興華印刷所有翻印本。據稱是書成於晚明或清代。

  《三十六計》不分卷,用36個成語或俗語組成6套軍事謀略,每套各有6個計策。每一成語或俗語即為一個計名,加上總說、解語、按語和跋文,計約5千餘字。計名易懂易記,便於在群眾中普及。按計名排列,第1套「勝戰計」有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第2套「敵戰計」有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第3套「攻戰計」有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姑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第4套「混戰計」有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伐虢;第5套「並戰計」有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第6套「敗戰計」有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

《三十六計》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該書的結構是按順序先列計名,在各計名下有簡略的解語,再用按語進一步說明。解語多半用 《易經》的語辭構成,以 《易》的陰陽燮理推演成兵法中剛柔、奇正、進退、攻守的變化之法。如第1計瞞天過海解語云: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即是說:自認為防備周到,反而容易產生麻痹。可利用人們熟視無睹、常見不疑的毛病,巧妙地利用錯覺來掩蓋真實的軍事行動。所以,在非常公開的假象中,往往蘊藏着十分機密的計謀。這頗具樸素的辯證法因素。其後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以及 《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等兵書中的精闢論斷或警句,對各計加以闡發。因此,《三十六計》所含內容,多屬兵家詭道計謀,也是對前人戰爭經驗的部分總結。

  該書跋曰: 「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強國、練兵、選將、擇敵、戰前、戰後,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有陳例可循,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之策。三十六計者,對戰之策也。誠大將之要略也。閒嘗論之:勝戰、攻戰、並戰之計,優勢之計也;敵戰、混戰、敗戰之計,劣勢之計也。」跋語的歸納基本上是正確的。該書論述的古代用兵要訣,對於我們研究戰爭的一般規律和闡述作戰的某些策略原則,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書中還有思想糟粕,如宣揚爾虞我詐、掠奪兼併、美人計等。不少計謀也因拘泥於成語定名,導致牽強附會,有的計則是名異而實同。總之,它不可能正確地闡明戰爭的實質和揭示戰爭規律,只能局限於詭計的推演和施用之上。

  《三十六計》自被發現刊行於世之後,已為許多軍事單位及其他各界學者所注意。197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十六計》,由無谷注釋,譯成現代漢語,並加了前言加以簡介,流傳較廣。1981年,戰士出版社出版的李炳彥編《三十六計新編》一書,除有解語的譯文和注釋外,刪去了舊按語,另撰 「新解」,列舉古今中外著名戰例,從軍事鬥爭中用計與識計的需要出發,從軍事謀略的發展聯繫着眼,對36計重新加以論說,是研究這部古代兵書新的嘗試。另外,武漢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也整理抄印有《三十六計今譯》1冊,還有台灣大坤版江金石譯和台灣台英社版馬森亮編著的《三十六計》等譯註,研究成果可資參考。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