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經意傳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1月22日 (日) 18:07 由 XN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經意傳輸'''<br><img src="https://img.panewslab.com/upload/i…”)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不經意傳輸
圖片來自panewslab

不經意傳輸(英語:Oblivious transfer)是密碼學中的一類協議,實現了發送方將潛在的許多信息中的一個傳遞給接收方,但對接收方所接收信息保持未知狀態。

不經意傳輸的第一種形式是由邁克爾·拉賓 (科學家)在1981年提出的。這種形式的不經意傳輸發送方會有 1/2 的概率將消息發送給接收方,而發送方不知道接收方是否接收到該消息。

這種不經意傳輸方案基於RSA加密算法[1] 。1-2不經意傳輸是一種更為常用的不經意傳輸方案,這種方案被Oded_Goldreich|Oded Goldreich、Abraham_Lempel|Abraham Lempel和Shimon_Even|Shimon Even發展成為安全多方計算協議。一般被稱為 「1-n不經意傳輸」,在這種協議下用戶僅能獲得數據庫中的一個元素,而服務器不知道用戶查詢了哪一個元素。不經意傳輸是Private_information_retrieval|私有信息檢索的加強版本。

Claude_Crépeau|Claude_Crépeau指出,邁克爾·拉賓的不經意傳輸等同於1-2不經意傳輸。

進一步的工作表明,不經意傳輸是密碼學中的一個基本而重要的問題,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對於安全多方計算來說是完整的實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