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KV-2重型坦克(KV-2 Heavy tank(英語))是KV重型坦克的衍生型號之一。它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的第二型。它採用了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為了適應這門火炮,設計師們設計了新的更大的炮塔。其正面也有着當時超前的110mm厚的裝甲。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因為無法擊穿其厚達110毫米的裝甲和其巨大車體,所以將其稱為「巨人」(Gigant);又為了穩定軍心,將其稱為「蘇聯移動廁所」。蘇聯士兵則稱其為"無畏戰艦"。


從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產的試製型)共生產了202輛。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KV-2重型坦克
        外文名稱         KV-2 Heavy Panzer(英語)
        研製時間         1938年
        定型時間         1940年
        服役時間         1940年
        別   名         「馬桶頭」、「裝備大炮塔的坦克」


發展沿革

 
德軍士兵好奇地審視着一輛被遺棄的KV-2重型坦克圖片來自網易

研發背景

二戰初期,蘇聯在對西班牙戰爭中發現支援給西班牙的BT坦克T26坦克等等已經不滿足戰爭。而KV-1重型坦克的研發成功使得蘇聯軍方想要得到一台火力更猛的坦克。二戰前夕,蘇聯西北方面軍指揮部要求為4輛試驗用的KV-1安裝上152mm的榴彈炮。KTZ設計局最優秀的設計師被召集起來完成這個項目。兩個星期後,一種新的試驗車型設計完成了。一開始設計者決定安裝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彈炮,最終更現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取代了它。為了適應這門重炮,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設計出來以適應這種重型炮,該炮塔被命名為MT-1。隨着正式納入軍方採用而給予了"KV-2"的稱呼,蘇聯士兵則稱其為"無畏戰艦"。[1]


1941年初期,這種坦克被命名為KV-2。在這之前,KV-1被稱為"裝備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稱為"裝備大炮塔的坦克"。1940年2月10日,進行了第一次測試。當時蘇聯的設計師們並不具備設計如此重型坦克的經驗。他們在榴彈炮的炮身上安裝一個擋板,這個擋板的作用是防塵以及彈片和子彈。在第一次射擊的時候這個擋板被撕裂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


戰場測驗

 
彈痕累累的KV-2重型坦克圖片來自搜狐

1939年,蘇聯芬蘭之間爆發了冬季戰爭,蘇軍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峽的曼納海姆防線行動上吃盡了苦頭,對坦克協助支援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KV-2坦克被開發了出來,1940年2月立刻被送往戰線。2月11日,在曼納海姆防線的蘇姆瑪(Summa)地區首次投入實戰。這些鋼鐵巨獸讓芬蘭軍隊吃盡苦頭。


該坦克不但配有極為強大的火力,也有非常厚實的裝甲(炮塔前110毫米,側面75毫米厚),在芬軍的博福斯37毫米戰防炮的48發炮彈皆命中的情況下,仍不損其戰鬥能力。由於以上的戰績,這種KV坦克的火力支援改進型——KV-2就被軍方正式採用。原先,坦克開發部僅將其命名為「裝備大炮台的KV」(KV s bolshoi bashnei),此役過後軍方採用而給予了「KV-2」的稱呼。[2]


大放異彩

1941年6月,德軍發動巴巴羅薩作戰進攻蘇聯,這時候KV-2坦克(包括試製車)的數量都增加了不少,和芬軍一樣,德軍也因為KV-2重裝甲和巨型體積而吃驚不小,為了振奮士氣,德軍甚至給KV-2起了個「蘇聯移動廁所」的蔑稱。

 
一輛被德軍繳獲並歸為己用的KV-2重型坦克圖片來自網易


在1941年末,德軍大兵壓上,準備一舉進攻蘇聯境內,但是在立陶宛境內的一條河的橋頭上,一輛KV-2重型坦克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擊正要過來的德軍,在它強大的炮火之下,德軍不得不後撤好幾公里。但是德軍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了進攻的欲望,他們調集了一個連的炮兵,架起六門火炮,朝着這輛坦克猛烈攻擊,可是讓德國軍人大吃一驚的是,雖然這些火炮的炮彈都精準的命中了這輛坦克,但是只僅僅在它身上留下了一點點的印跡。24日夜間,德軍出動工兵:第57裝甲工兵營的一個特遣隊趁着夜幕匍匐前進,用雙倍於通常用量的炸藥對KV-2車體進行爆破。KV-2沒有被摧毀,反而機槍猛烈掃射,德軍無法抬頭只得爬了回去,只有一個工兵前往確認爆炸效果,發現炸藥雖然炸斷了履帶,但是對裝甲絲毫沒起作用,他在離開前用隨身攜帶的炸藥包對KV-2的152毫米火炮進行爆破,但同樣收效甚微。


由於北側的蘇軍已經失敗,德第6裝甲師派出一個35(t)坦克排在6月25日從橋頭堡出擊,開到了那輛孤獨的KV-2駐守的十字路口,並隱藏在灌木叢中。此時在十字路口另一側,德軍從拉斯葉尼亞市再次運來一門88毫米高射炮,為了分散蘇聯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後面不斷地向它射擊,正面的88毫米炮趁機進入位置並連續6炮命中KV-2坦克。坦克並沒有燃燒,而35(t)上的德國坦克兵紛紛跳下來確認戰果,令他們大驚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彈只有2枚擊穿了KV-2的裝甲,另外確認到7個很淺的凹坑,這是50毫米炮彈留下的,而37毫米炮彈連一個坑都沒有留下。正當德軍檢查完畢登上KV-2時,坦克炮塔開始旋轉!結果德國兵不得不跟着炮塔一起跑,以免被機槍射中。最後,德軍工兵只得撬開了KV-2炮塔艙蓋,投入幾顆手榴彈殺死了乘員。[3]


這輛蘇軍坦克攔截德軍第6步兵師整整48個小時,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奇蹟。事後德軍才發現,KV-2重型坦克上只有兩處被擊穿,其餘上百發德軍炮彈雖然擊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凹坑,根本就沒有真正穿透裝甲。


有趣的是德軍第66特種實驗裝甲營,因其裝備了KV-2重型坦克,擁有強大的152毫米M-10榴彈炮的毀傷力,所以被希特勒選定參加攻占馬奇他島的任務,但由於克里特島慘重的傷亡將其放棄。第66特種實驗裝甲營的所有KV-2重型坦克,被送到第12裝甲師,並於1942年在德米揚斯克地區繼續使用。[4]


黯然退役

 
現今博物館中的KV-2重型坦克圖片來自新視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蘇軍改以使用喀秋莎火箭炮作為火力支援的主力,其射程遠、機動性強、火力猛的優點使得蘇軍的關注點被轉移至裝備152毫米口徑火炮,但是更加可靠和便於生產的自行火炮上,如ISU-152自行火炮Su-152自行火炮等,至於像KV-2這種重型裝甲和旋轉炮塔的陣地突破用坦克則是不再被生產。至此,該型號的坦克退出歷史舞台。


結構特點

原KV-2的試製車僅是平面裝甲板和7角形的炮台,之後為了便於大量生產而改為6角形炮塔。與試製車比較起來,批量型的KV-2在炮塔結構上略矮,也搭載了原來沒有的用於近戰防禦的DT重機槍。主炮方面採用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


KV-2坦克為了保留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刀槍不入的裝甲,也的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由於車體一致,KV-2坦克繼承了KV-1坦克在齒輪,傳動系統及乘員艙等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在加上其重量的劇增(從53-58噸不等),而傳動裝置則仍然採用未經改進的373千瓦V-12柴油機,所有這些因素都造成了KV-2坦克在作戰時機動性的嚴重缺陷。KV-2和KV-1一樣在轉動和底盤上有嚴重的缺陷。此外,大多數的KV-2坦克所攜帶的炮彈數量都不正常。


在1941年初期,這種坦克被命名為KV-2。 在這之前,KV-1被稱為「裝備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稱為「裝備大炮塔的坦克」。1940年2月10日,進行了第一次測試。當時 蘇聯的設計師們並不具備設計如此重型坦克的經驗。他們在 榴彈炮的炮身上安裝一個小蓋子,這個小蓋子的作用是防塵以及彈片和子彈。其實在第一次射擊的時候這個蓋子被撕裂了,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


從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產的試製型)共生產了202輛。[5]


性能數據

 
繪畫:冬季作戰中的KV-2重型坦克 圖片來自新視點
重量         52t
車組         6 人
發動機         V2K水冷式12缸柴油機
最大時速         26 km/h
行程         250 km
車長         7.0m
車寬         3.25m
車高         3.3m
越壕寬         2.7m
越障高         1.2m
爬坡度         30°
涉水深         1.6m
主武器          152mm Howitzer M-10 火炮
副武器          3 架 7.62mm-DTM機槍
火炮旋轉方向         旋轉方向 360°(轉動速度極慢)
彈藥         152mm重型炮彈,36發 ; 7.62mm,2475-3087發
裝甲         75-110mm(側面-正面裝甲)[6]


坦克評價

 
繪畫:一名KV-2重型坦克車長正在報告情況 圖片來自新視點

KV-2重型坦克搭載的152毫米的榴彈炮,被稱為當時裝備大炮塔的坦克,在戰場上有着無與倫比的威力和破壞力,一般的敵人在這樣的火力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生存空間。比起KV-1,它的裝甲增厚,在那個年代有着超前的75-110毫米(側面-正面)的裝甲,使它擁有着及其強悍的防禦力和生存力,而也因為這兩點,這款KV-2重型坦克在二戰的戰場上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KV-2坦克雖然有更加強大的火力和裝甲,但車體仍然採用KV-1的底盤,其重量過高造成機動力低下、底盤容易不堪重負而出現機械故障,進而被擊毀廢棄甚至俘獲。而蘇軍在在開戰初期損失了大量的技術性裝備,包括KV-2,蘇軍遺棄的大量技術性裝備KV-2重型坦克也被編入德軍裝甲部隊使用,被重新命名為KV-2 754(r)(700代表坦克, 54為繳獲編號,r代表蘇聯)。過於沉重的炮塔導致有頭重腳輕的威脅,因此在車身傾斜(上下坡)時為了避免翻車的危險,因此無法旋轉。2名裝填手裝填分離式彈藥造成火炮射擊速度也慢,這些缺點使得KV-2坦克的生產數量並不多。


kv2生產初衷是起到反碉堡工事的作用,和土龜類似,其皮糙肉厚的正面能扛着對面常規反坦克炮的火力下撕開對面碉堡防禦群。跟上步兵步伐打固定目標,所以其烏龜般的速度、捉急的炮塔轉速、大口徑低管長的炮管缺點都能被容忍。kv2在蘇德戰爭初期憑藉遠超時代要求的裝甲厚度的確可以笑傲江湖,不過隨着戰爭的進行,75mm、88mm火炮和坦克炮普及後,其防護力只能說一般。[7]


總體來說,雖然kv-2重型坦克固然有它的缺點,在機動性能,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它卻倚仗它堅實的身軀,強大的火力,抵擋了納粹德國的閃電突擊,足以稱得上是蘇聯反抗納粹德國法西斯侵略的一杆旗幟。它的出現,有力的打擊了納粹德軍侵略世界的囂張氣焰,極大地振奮了蘇聯及全世界反抗德軍侵略的決心。同時它的頑強戰鬥也有力阻擊了德軍侵略,粉碎了其發動的所謂閃電戰和三個月擊敗蘇聯的神話,給蘇聯全軍全國以及全世界爭取時間。可以說正是這型並不完美的坦克,成為了蘇聯人民手中着實有效的反擊納粹德國的堅盾與利劍。當它出現在狙擊納粹德軍戰場上的那一刻,它已經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不會被遺忘的傳奇武器。[8]


視頻

二戰神車,KV-2重型坦克,駕駛艙視頻,無鑰匙啟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