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DVD-R/RW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VD-R/R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DVD-R/RW其存储容量一般为4.7GB。 DVD-R只能做一次性写入数据的操作,DVD-RW则可删除或重写数据,能够重复写入多次数据。与DVD-R/RW在市场上竞争的同级产品为DVD+R/RW,两款标准在市面上均受到用家欢迎,使可写入数据的DVD并不只有单一标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光盘驱动器一般都会注明DVD±R标记,能够同时支持"+"和"-"的标准。另外,一些规格标示支持DVD MULTI的机种,除了前述的"+"和"-"标准外,也同时支持DVD-RAM规格。DVD-RW是由日本先锋公司所主导,并得到了DVD论坛的大力支持,并于2000年中完成1.1版本的正式标准。

简介

DVD-R的全称为DVD-Recordable(可记录式 DVD),业界为了将其与DVD+R区分,把它定义为Write once DVD(一次写入式DVD)。不过,与CD-R不同的是DVD-R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作家型(Authoring)和通用型(General)。这两者在物理上主要的差异就在于刻录激光的波长,所以需要各自专用的刻录机才可以对其写入。不过只要刻录完成,均可以在传统的DVD播放机上播放。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类型的DVD-R呢?其实在它推出的年代(1997年),能使用DVD-R进行视频刻录的只有那些专业人员,比如视频制作者经常会从线性数字视频母带(DLT,Digital Linear Tape)上备份视频图像,或者在医疗、勘探、银行等领域将其作为视频录像的备份。所以,那时的作家型DVD-R主要为他们服务。事隔三年后,DVD论坛看重宽带技术的发展,认为这将是个人DVD刻录时代到来的先兆,于是在作家型DVD-R Ver2.0基础上制定了通用性DVD-R标准(初始版本就是2.0)。也就说,作家型DVD-R针对的专业应用市场,而通用型DVD-R则是针对普通民用市场。

评价

与传统的CD-R一样,DVD-R只使用沟槽轨道进行刻录,而这个沟槽也通过定制频率的信号调制而成"抖动"形,被称作抖动沟槽(Wobble Groove),它的作用与上文DVD-RAM所讲到的抖动大同小异,在帮助刻录器跟踪轨道的基础上生成驱动器的主轴马达控制信号。这是因为DVD-R的旋转模式是CLV,马达的转速会经常调整,将控制信号以抖动的方式调制在沟槽的形态中,通过驱动器的检测,就可以精确控制马达的转速了。但它的抖动频率相对于DVD+RW来说并不高(与DVD- RAM一样,同为141KHz),所以又称低频抖(LF Wobble,Low Frequency Wobble)。但与DVD-RAM不同的是,DVD-R/RW使用微分相位识别(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的方法检测抖动信号并得到相关信息。另外,它还在岸台处设置用于精确判别物理地址信息的凹坑(Pit),以帮助驱动器准确掌握刻录的时机,这种定址方式就是岸台预制凹坑(LPP,Land Pre-Pit),它的位置将在检测沟槽抖动信号时被获得。[1]

参考文献

  1. DVD-R/RW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