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DNA聚合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又称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NA pol),它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的一类酶。此酶最早是美国科学家Arthur Komberg于1957年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被称为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 Ⅰ,简称polⅠ)以后陆续在其他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找到了多种DNA聚合酶。这些DNA聚合酶的共同特征为:①具有5’→3’聚合酶活性,这就决定了DNA只能沿着5’→3’方向合成;②需要引物,DNA聚合酶不能催化DNA新链从头合成,只能催化dNTP加入核苷酸链的3'-OH末端。因而复制之初需要一段DNA引物的3’一OH端为起点,合成5’→3’方向的新链

历史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经典论文,描述DNA的化学结构,而一些科学家对它的重要性提出了最初的质疑。两人在论文中提出,DNA的复制原理仍有待确定。当时,美国生物化学家阿瑟·科恩伯格正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微生物学系工作,他认可了这篇论文的重要意义。由此,他开始对机体合成核酸的过程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合成DNA。他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大肠杆菌,1956年,他发现了装配DNA基本单位的酶。这种酶被称为DNA聚合酶Ⅰ,它以几种不同的变体出现在所有的生物体中。科恩伯格在论文中描述了这些发现,他的论文起初不免遭拒,但之后于1957年被著名的《生物化学期刊》接受并发表。1959年,因为确定了“DNA的生物合成机制”,他成为诺贝尔奖的共同获得者之一。

DNA聚合酶Ⅰ(pol Ⅰ)的发现对生物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在生命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令我们认识到DNA如何进行复制与修复。在细胞分裂之前,pol Ⅰ会复制细胞DNA的所有成分。接着,母细胞将其DNA副本传递给每一个子细胞,由此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科恩伯格发现pol Ⅰ能读取完整的DNA链,并以之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链,后者与原DNA链完全相同——这个过程和复印机复制文件没什么区别。

不过,复印机在复制文件时是机械性的,它并不在乎文件的内容,与此不同的是,DNA聚合酶7个子类中的某些成员能够校对原始DNA模板,侦查、移除并改正错误,从而生产出一条无误的新DNA链,这其中就包括DNA聚合酶Ⅰ。其他的DNA聚合酶只能复制不能修复,因此它们能够保留基因组中的突变,或是令细胞死亡

特性

DNA聚合酶有多种,E.coli就有三种。通常DNA聚合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需要DNA模板,因此这类酶又称为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②需要RNA或DNA作为引物(primer),即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催化;

③催化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其速率为1000nt/min,因而DNA合成的方向是5’到3';

④三种DNA聚合酶都属于多功能酶,它们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种类

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最早在E.coli中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确定有5种类型,分别为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V,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

其中DNA聚合酶I、Ⅱ、Ⅲ研究得比较明确[1]

参考文献

  1. 罗湖口岸截获日本产高价值DNA聚合酶,2016-11-16 08:42:53 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