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CMC临界胶束浓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1]

[]

意义

CMC可作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度量,CMC越小,表明这种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的浓度越低,达到表面饱和吸附的浓度越低。因而改变表面性质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起泡等作用所需的浓度也越低。此外,临界胶束浓度也是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分水岭,CMC值对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数据。

亲油性表面 利用临界胶束浓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巧妙的将溶液设计于所用主要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之上,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双分子层,即第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附着于固体表面,亲水基伸向外面,第二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与第一层的亲水基附着,疏水基伸向外面,从而形成独特的亲油性表面。

增加溶解度 物质在一定液体有其溶解饱和度,达到饱和度后物质不再溶解,但我们可以利用临界胶束浓度原理,将表面活性剂设计在临界胶束浓度之上,可以大大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

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低浓度时呈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当浓度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立刻结合成大基团,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即CMC。

机制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其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使分子有进入水的趋向,而憎水基团则竭力阻止其在水中溶解而从水的内部向外迁移,有逃逸水相的倾向,而这两倾向平衡的结果使表面活性剂在水表的富集,亲水基伸向水中,憎水基伸向空气,其结果是水表面好像被一层非极性的碳氢链所覆盖,从而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下降。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富集吸附一般的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在表面继续富集,而憎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基分子逃离水环境,于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则在浓液内部自聚,即疏水基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最简单的胶团。

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此时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是大量形成胶团,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就是该表面活性剂能达到的最小表面张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