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CM-11勇虎式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M-11勇虎式战车
图片来自mdc.idv.tw

'CM-11勇虎式战车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与中华民国陆军战甲车发展中心陆军战甲车发展中心后改制后称为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1] ,简称兵整中心。共同研发的主战坦克。于1990年4月14日正式公开。作为M48战车的一款衍生型,也被称作M48H主力战车。

设计

CM-11在1988年完成两辆原型车,并决定生产450辆,中华民国于1987年向美国采购450具M60A3主力战车的底盘,战发中心则从美国引进技术并由兵整中心制造M48A3战车的炮塔与M68A1 105毫米线膛炮。M48或M60战车的原装车长枪塔虽然可让车长可在车内操作重机枪,但外观实在太大,令战车容易被发现,于是以色列便设计了轮廓较低矮的Urdan车长枪塔并搭配一挺白朗宁M2 12.7毫米重机枪,战发中心也于1988年采购,但这款车长枪塔的缺点是车长需伸出车外操作机枪。装填手舱盖有一挺FN MAG通用机枪,炮盾的同轴机枪是一挺M240 7.62毫米机枪。炮塔两侧各装有一具与M60A3战车相同的M239 66毫米六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可以在前方距离30公尺左右各55度施放烟幕,一发烟幕弹可以遮盖约10度范围,烟幕弹发射器能够装填UKL-8红磷烟幕弹、M76防红外线烟幕弹、TC-82人员杀伤弹(内含4.76MM钢珠3000颗)。车长可在车内控制烟幕的发射,装填一次可发射两次,除了可以发射烟幕弹自我隐蔽、阻碍对方使用红外线或雷射导引的导弹,也可以使用人员杀伤弹杀伤对方步兵。车上配备核生化防护系统,属于M60战车所使用的中央过滤式设计,组员须使用面罩呼吸经过滤毒器过滤的空气。

优点

CM-11在巴顿系列中较为出色之处,是它采用与美国M1坦克同级的数位/类比混合式弹道计算机,并提供二维稳定观瞄与炮身稳定设备,较M60A3战车的一维稳定装置更为完备。CM-11的瞄准设备部分承袭巴顿系列,保留了立体成像测距仪,但测距设备使用的是AN/GVS-5 钇-钕石榴石(Nd-YAG)雷射测距仪,此装置原先为美军单兵手持式镭射测距设备,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在1980年供M60A1与M48A5升级的低成本战车射控系统(Low Cost Digital Tank Fire Control System),并将这款镭射测距仪整合到射控系统中,该款镭射测距仪较M60A3使用的红宝石雷射测距仪在输出品质上更为稳定,CM-11的瞄准装置有很大部分与该套设备雷同;CM-11夜间观测则采用AN/VSG-2热影像仪及AN/VVS-2星光夜视镜,勇虎战车的AN/VGS-2厂商称为GPTTS(主力战车炮手热影像瞄准器,Gunner’s Primary Tank Thermal Sight ),和M60A3配备的原型差别之处在于整合了二维稳定,在勇虎案时国军采购了560套热影像仪,其中100套后来用于由M48A3升级的CM-12

由于射控系统源自M1战车,弹道电脑比M60A3更先进,而且配备M48系列缺乏的环境感测器,横风、风速、气温及气压资料都可自动输入到弹道电脑,数位化程度较高,并配有热影像夜视仪,而其炮塔及炮身的驱动和稳定系统都较M60A3有所改良,CM-11不但具备行进间射击移动目标的能力,而且比M60A3更胜一筹。与M60A3进行射击测试时,CM-11在最远射程的命中率居于优势。CM-11对2000米处的固定目标首发命中率达82%,超越M60A3对1500米处目标的75%首发命中率,CM-11是目前中华民国陆军首发命中率最高的战车。

弱点

受限于原始车体和发动机限制,CM-11勇虎战车的火力与机动力只相当于美国第二代坦克中的M60A3,基本防护力则还不如1960年代采用长鼻形炮塔的M60A1,由于炮塔套用较早期的M48A5设计,而这款炮塔是源自1950年代中期的M48战车,炮塔装甲的厚度比M60A1单薄,炮塔装甲最厚的正面部位仅厚110毫米,侧面和后方只有50至76毫米,而且炮塔是传统铸造,难以抵挡198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爆榴弹与翼稳脱壳穿甲弹,对抗现役战车只能仰赖地形掩护增加生存机率。由于CM-11炮塔内部空间比M60A1及M1坦克狭小,虽然选用的射控系统是源自先进的M1坦克,射击精确度与早期型的M1同级,但内部散热空间不足,射控系统容易故障,也缺乏足够空间供持续升级改良,除非大幅改造炮塔或直接更换炮塔,否则难以升级使用120毫米口径炮。

中华民国陆军很早就了解CM-11的防护力无法与同时代的主力战车相提并论,所以在1990年代中期便考虑安装附加装甲增强防护力。陆军曾从法国引入设计的反应装甲,与常见的欧美、俄式块状反应装甲不同,这款反应装甲采用模组化设计,将数块反应装甲整合在基座上,炮塔的模组化反应装甲以朝上方45度仰角安装,可降低反应装甲爆炸时误伤到己方协同作战步兵的机会。反应装甲分别安装在中弹率最高的炮塔正面及两侧,以及车体的正面,至于车体两侧的悬挂系统和履带仍是缺乏装甲保护,不但容易遭受破片或异物损害,在高速行驶时也会因履带卷起沙尘而被过早发现,也有指CM-11的引擎出力只有750匹,大量增加装甲防护只会削弱本以不高的机动力,除非更换引擎及传动系统,否则难以增加装甲覆盖的范围。加装反应装甲的CM-11曾于2012年陆军第六军团装甲第五四二旅的春节战备操演中首度展出,而从新闻与网路媒体的资讯显示,目前仅为两辆CM-11勇虎战车加装反应装甲,亦有来源不明的消息指CM-11勇虎战车加装反应装甲后,扭力杆容易因负荷过大而断裂,但此消息未有获官方证实。

概述

中华民国于1980年成立陆军战车发展中心,初期为开发军用装甲车,于1984年与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合作开发CM-11。此型战车的开发案是要在《中美八一七公报》限制下,让中华民国陆军取得符合保卫台湾所需的主力战车。

CM-11是将M48A5PI战车的炮塔安装在M60A3战车的车体上,再辅以M1战车的射控系统所结合的混种战车。美国称为M48H,H是混合(Hybrid)的意思,中华民国于称为CM-11并命名为“勇虎式战车”。由于817公报对美国向中华民国输出新式武器作出限制,采用M48A5的炮塔令此款战车仍可称为M48的改良型,而台湾早于1970年代中期已经操作M48A3,所以符合《八一七公报》关于不输出新武器的限制。另一方面,陆军内部有意见认为台湾的地形不适合操作重量较大的欧美主力战车,M48A5的龟壳状炮塔较M60A1的长鼻形炮塔轻,所以全车的重量低于M60A3,可减低超重的疑虑。

CM-11首两辆原型车于1988年出厂,通过测试后于1990年投入量产450辆,陆军装甲独立第五一旅(雷霆部队)下辖的第七一一战车营最先换装CM-11战车(首辆接装车号:军-4922501)。

参考文献

  1. 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president.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