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口罩NG戴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4種口罩NG戴法 |
4種口罩NG戴法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加上天氣炎熱,許多民眾已戴不住口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列出四種口罩的NG配戴方式,提醒民眾儘管天氣炎熱也要戴好口罩。
指揮中心今天也宣布,戴口罩措施目前維持既有規定,之前放寬可免戴口罩的情境包括戶外空曠處工作者、騎機車和騎自行車等。[1]
羅一鈞表示,常見的NG情形包括使用超過一天、口罩反戴、清洗醫用口罩,以及口罩只遮住嘴巴未遮住鼻子。他說,夏天容易流汗,容易有異味髒汙或潮濕,流汗或身體皮脂累積,會讓口罩防護效率變差,建議口罩應天天替換;若有破損也要立刻更換。至於正反面區分方法包括顏色或看鋼印正寫方向。
另外部分民眾將醫用口罩清洗後曬乾再使用,此舉會破壞材質完全不建議。而口罩只遮嘴巴鼻子露出,呼吸進的空氣不會被口罩阻擋過濾,病菌容易經過呼吸進入鼻腔。[2]
目录
口罩有4種NG的使用方式
1.戴口罩露出鼻子
陳宜君表示,有些人戴口罩只有遮住嘴巴,卻把鼻子露在外面,這樣等於沒有保護效果,正確戴口罩的方法應該要將口鼻一起擋住。
2.口罩太鬆
如果口罩綁帶太過鬆散、貼合不夠緊密的話,一樣沒辦法起到保護作用。
3.脫口罩沒洗手
脫掉的口罩一定要丟進垃圾桶,陳宜君表示,脫口罩時,雙手會接觸到口罩的外層,假如口罩外層已經被污染,脫完口罩又沒洗手的話,便會增加染疫風險。
4.重複使用口罩
陳宜君表示,口罩若是使用時間過久,容易發生變形或潮濕,失去保護力,而在這個情況下,即使確實配戴口罩,也沒有任何保護作用。
陳宜君呼籲,防疫除了戴口罩以外,還要時刻勤洗手,尤其脫下口罩、吃東西時,都一定要注意手部衛生,沒有徹底清潔手部前,千萬不要隨意觸摸眼口鼻,以免因此感染病毒。[3]
建立5觀念讓你學會正確口罩戴法!
①.口罩也是感染源!戴口罩前後消毒雙手
戴口罩是為了阻隔外在環境的飛沫,但無論是新冠肺炎、流感、腸胃炎等病毒,肉眼皆看不到,不自覺就會沾染到手上,透過觸摸病菌也就轉移了,所以佩戴口罩前必須確保雙手清潔,千萬不要小看接觸感染的威力。[4]
根據研究指出,人每小時會不自覺摸臉數十次,即便有意識地減少此動作,偶爾還是得用手碰口罩來調整位置,觸碰了阻絕病菌的口罩外側布面,容易成為防疫漏洞,建議觸碰到口罩前後,可用酒精消毒手部。
②.脫下口罩暫放桌面?小心病毒已轉移
另外,口罩脫下時,請僅觸碰棉繩部分取下,不要碰觸表布,也不要貪一時方便隨桌就放,容易形成接觸感染沾疫,建議一脫下口罩就立刻丟入加蓋的垃圾桶,或是密封的塑膠袋,避免口罩再接觸其他物品。
③.潮濕+悶熱,口罩成細菌大本營
很多人會問口罩應多久換一次?一般建議外科口罩4至6小時要更換一次,並且不可重複使用。潮濕和高溫的環境容易引致微生物及細菌大量滋生,並產生抗原。
另外,口罩沾濕了,空氣阻力會增加,病毒有機會滲透口罩內層,導致過濾效能下降,所以每天出門應要預備2至3個口罩放在身上為佳。
④.戴好戴滿,鼻子、嘴巴和下巴全覆蓋
確定口罩方向正確(金屬條凸出處向外)之後,把鼻樑上的金屬條兩側按緊,讓口罩緊貼臉部,特別注意口罩兩側是否會漏氣,然後拉開外科口罩,使口罩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之下,千萬不要因為天氣炎熱,而讓有戴一半的僥倖心態。
⑤.口罩不是戴了就有效,選對才有效果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選擇醫療口罩、外科口罩此兩種,能防止飛沫入侵的口罩,才能站在防疫的第一線。
醫療口罩
擁有3層結構,外層是防潑水的不織布,可避免飛沫傳染,中間是靜電過濾層,能過濾細菌,內層則是吸水材質,可吸收配戴者自己產生的口沫。
外科口罩
一樣是3層結構,不一樣的是外科口罩多了可以防血水功效。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醫療口罩即可防飛沫傳染,我們將外科口罩的資源,留給最前線的醫護人員,當個遵守防疫規則,又體貼的好公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