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54北京坐标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1954北京坐标系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圆体,在1954年完成测定工作的,所以叫“1954年北京坐标系”,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坐标位置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准推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测量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这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暂时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大地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Pulovo)。

我国1949年前曾建立过南京坐标系,采用贝塞尔椭球,其长半轴a=6377397.155m,扁率ƒ=1:299.1528,以南京大石桥天文点天文坐标作为大地坐标系的原点,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推行。日本帝国主义曾在东北地区建立过长春坐标系,采用贝塞尔椭球,以长春附近三角点欢喜岭天文坐标作为大地坐标系的原点。

1949年后,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大地网布设逐渐展开,1951年首先布设了北京至石家庄一等三角锁,以后逐步推向河北、山东等地区。当时需对已测一等三角锁进行单锁平差,再以其控制二等补充网,推算资用坐标。为了满足测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急需,决定暂行建立以石家庄基线网柳辛庄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单点定位方式,将天文坐标视为大地坐标。这个坐标系使用时间短暂,很快就被1954年北京坐标系所取代。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任务已提到日程。1953年夏季,前苏联军事测绘部门按照一等三角测量的纲要,对我国东北地区一等三角锁进行了联测。根据当时的条件,考虑到前苏联建立大地坐标系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我国有关部门决定依据此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

当时我国东北境内一等三角锁是1934—1945年日本关东军布测的,共有24个锁段,531个三角点,直到日本投降在东北的三角测量仍未最后完成。前苏联军事测绘部门与之联测地点有三处,它们是吉拉林一等基线网扩大边端点,呼玛一等基线网扩大边端点与绥芬河地区的2个三角点。后一地区是由牡丹江一等基线网向东支出至绥芬河一个锁段的一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东北地区初步改造旧一等三角锁,1958年才在绥芬河南的东宁布设了一个一等基线网,称东宁基线网。因此,我国一等三角锁联测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联测通过吉拉林、呼玛两基线网扩大边的端点和绥芬河地区的2个三角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