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梓叶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梓叶槭'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梓叶槭(学名:Acer catalpifolium Rehd. )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平滑,小枝圆柱形,无毛,冬芽小,卵圆形;鳞片近于无毛。叶片纸质,卵形或长圆卵形,基部圆形,先端钝尖具尾状尖尾,上面深绿色,下面除脉腋具黄色丛毛外,叶柄无毛,伞房花序,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长圆卵形,先端钝形,花瓣长圆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两性花中的雄蕊较短,花丝细瘦,花药黄色,花盘盘状,子房无毛,花柱细瘦,小坚果压扁状,卵形,淡黄色;4月上旬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成都平原的周围各县。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平滑,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的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的老枝灰色或深灰色,皮孔圆形。冬芽小,卵圆形;鳞片6枚,近于无毛。叶纸质,卵形或长圆卵形,长10-20厘米,宽5-9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尖具尾状尖尾,不分裂或在中段以下具2枚微发育的裂片;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脉腋具黄色丛毛外,其余均无毛;初生脉和次生脉均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显著;叶柄无毛,长5-14厘米。

伞房花序长6厘米,直径20厘米,具长2-3毫米的总花梗;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四月于叶初生时开放;萼片5,长圆卵形,先端钝形,现凹缺,无毛;花瓣5,长圆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1-5-2毫米,无毛;雄蕊8,在雄花中长3-3.5毫米,两性花中的雄蕊较短,花丝细瘦,无毛,花药黄色,近于球形;花盘盘状,无毛,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无毛,花柱细瘦,2裂柱头反卷。

小坚果压扁状,卵形,长1.5厘米,宽6-8毫米,淡黄色;翅长3.5-4厘米,上段宽14毫米,下段宽6毫米,连同小坚果长5-5.5厘米,嫩时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展开成锐角或近于直角;果梗长2-3厘米。花期4月上旬,果期8-9月。[1]

主要变种

兴安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 subsp.xinganense Fang)梓叶槭与梓叶槭的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叶系不分裂者较多,阔卵形,长8-10厘米,宽5-6厘米,先端短急锐尖,基部近于圆形,3裂者少,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果序伞房状,连同长5毫米的总果梗在内共长7厘米,直径6厘米;翅果较小,长3-3.5厘米,翅近于倒卵形,宽1-1.2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分布于中国广西东北部。生长在海拔1600米的山谷疏林中。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采摘的果实剥取种子,并用1%次氯酸钠表面灭菌30分钟、超纯水清洗3次,然后晾干,置于15℃库存,备用。不同种源地的梓叶槭种子吸水性相同,梓叶槭种子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1小时为第一阶段,是急剧吸水的过程,吸水是由吸胀作用引起。1-12小时为第二阶段,此时种子水分吸胀完成后,一些代谢活动开始进行,吸水较缓慢;12小时到96小时为第三阶段,吸水量又急剧增加,96小时后种子开始萌发。温度是植物种子发芽与出苗的基本条件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均能影响种子活力,造成发芽和出苗不良。在25℃下种子发芽最快,萌发率最高,25℃是其萌发的适宜温度。大粒种子萌发率较高。

主要价值

该种树干很直,树冠伞形,可作行道树和观赏树,在中国四川西部城市,以该种为行道树,极为相宜。木材良好,可制造各种器具。

保护级别

保护等级: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

濒危原因:濒危种。零星散生,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因砍伐及毁林耕种,陷入濒危状态。

保护措施:严禁砍伐,保护母树,引种繁殖。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平原周围各县,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中。土壤为紫色砂、页岩及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5。常生于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丰富的低山或浅丘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高可达树冠第一亚层,郁闭度0.7-0.9。

参考来源

  1. 梓叶槭植物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