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灯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灯会

龙灯会,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也是浙江省金华市最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文化活动。人们通过迎龙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日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基本内容

中文名:龙灯会

类型:民族文化

习俗历史

旧时迎龙灯,程序繁琐讲究,禁忌尤多。扎制龙头之竹,必须“偷”。其“偷”法,察准适 用竹后,至夜集人砍之。砍毕,于竹根处放上红包,鸣炮而去。新制的龙头板和桥灯板“偷”法 亦然。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如何,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经精心扎糊和彩绘完毕,用两方小红纸障目,待迎灯之日行“出位”仪式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糖果、糕点, 由道士“请龙神”后,才启去小红纸,曰“开眼”。尔后,村人香烛朝拜。

迎龙灯者须火浴净身,然后扛灯桥,放火炮“出门”至旷场,使全村灯桥相接,整条龙、灯齐全,才出发上本保殿,意 为会诸神。村坊越大,灯桥越多,灯队就越长。再后,按俗定路线游龙。游龙时,队伍最前列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盘,上置香炉的蝴香者,次为挑“火炮担”、“蜡烛担”者,再次为扛 “双头锣”及“虎头牌”者,后才是龙头。高擎鱼、虾、蟹散灯的孩童无禁无拘,可占执香之前 ,可伴灯桥之侧,亦可随龙之尾,谓“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路、护驾”,龙灯游田野,称“踏青、“察麦”。人众路窄,不免踩坏麦苗,然无人责怪。游龙时,还要“跳灯”、“团灯”。

花灯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金华、兰溪称“板凳龙”,浦江称“长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

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校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施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工。

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 ”、“双开门”、“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习俗活动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当晚全城各家各户团圆饭都吃得比较早,凡准备按龙的家庭纷纷将正门大开,摆上香案,备好酒菜,当街的家家户户门口挂各式自制的花灯,如十二生肖动物灯、四季鲜花灯、戏剧故事人物灯等。8时以后,龙灯从龙头开始,龙身、龙尾在主人堂屋转一圈出来,以祝来年吉祥如意,主人家还要燃放鞭炮迎送龙灯,此时全城各处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此起彼落,响成一片,有时,好几铺狮班和龙灯起挤在门口,鱼贯而入,热闹非凡,10时左右,玩龙灯人喝得酒酣耳热,开始在闹市区舞耍龙灯,并高声吆喝:“花来哟”。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对着龙头燃放花筒(一种用火药填制竹筒火炮)刹那间,火花喷射,烟腾四起,有人拥挤、有人躲闪,耍龙人边舞龙边扎燃烧的龙,龙灯挣扎逃窜,嘘花者紧追不舍,有时候,好几个花筒同时对准一条龙喷射,火花落在耍龙人赤裸裸的胸背上,十分精险刺激。

据说乡村的龙灯被烧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可以给来年带来风调雨顺,否则,寨里的人是不愿让龙灯回家的,这样的狂欢活动一直要到次日凌晨3时左右才告散场。但苗乡男女青年的对歌“游方”活动则会持续到红日东升。

元宵佳节闹花灯:

元宵佳节闹花灯,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但黔东南的一些小城镇的龙灯会,他们风土民俗格外令人新奇刺激。以台江县台拱(城关)镇为例:正月十四这夜,附近几十个村寨的各式龙灯狮班旱船秧歌队在县城灯光球场集中比赛,每支队伍都要作精彩的表演。

龙灯分为虎龙(以油麻杆为亮源)、草龙(由稻草结扎而成,上插香火)、硬颈龙(用竹篾捆编而成, 甩舞时,虎虎生风)等。狮班一般由大肚罗汉(引狮人)、大小狮子、猴精组成。旱船有艄公、艄婆、青年夫妇、扶轿姑娘,还有蚌壳精、鲤鱼精、龟、蛇等水簇和秧歌队等组成。

比赛结束后,即举行贯城大游行,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以前不准嘘花烧龙,主要是供民众观赏,这一天,远乡观灯的亲戚朋友开始进城,各式摊饭店铺生意也十分红火。[1]

参考文献

  1. 查济民俗——龙灯会搜狐网,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