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柏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柏球是屬於柏科的一種常綠灌木。樹冠三角狀圓柱形或塔狀圓錐形,頂端漸尖,下部圓渾豐滿,並略向一側偏斜。老乾黃褐色,樹皮片狀脫落,小枝密生。溫帶樹種,耐寒性強,為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幼苗較耐陰。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樹冠三角狀圓柱形或塔狀圓錐形,頂端漸尖,下部圓渾豐滿,並略向一側偏斜。老乾黃褐色,樹皮片狀脫落,小枝密生。原產於日本,我國的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大城市均有栽培。耐水澇,較耐旱。
通常在冬天,地上的植物會幹枯死亡,而地下的根會存活下來。第二年春天的花朵盛開時,它們會發芽,開始新的生活。
龍柏是圓柏的人工栽培變種。樹冠圓柱狀或柱狀塔形;枝條向上直展,常有扭轉上升之勢,小枝密、在枝端成幾相等長之密簇;鱗葉排列緊密,幼嫩時淡黃綠色,後呈翠綠色;球果藍色,微被白粉。
龍柏高可達8米,樹幹挺直,樹形呈狹圓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故而得名。小枝密集,葉密生,全為鱗葉,幼葉淡黃綠色,老後為翠綠色。球果藍綠色,果面略具白粉。龍柏樹形除自然生長成圓錐形外,也有的將其攀揉盤紮成龍、馬、獅、象等動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圓球形、鼓形、半球形,單值或列杆、群植於庭園,更有的栽址成綠籬,經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圓脊形,可表現其低矮、豐滿、細緻、精細。龍柏側枝扭曲螺旋狀抱干而生,別具一格,觀賞價值很高,中國各地廣為栽培。
龍柏喜陽,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境,抗寒。抗乾旱,忌積水,排水不良時易產生落葉或生長不良。適生於乾燥、肥沃、深厚的土壤,對土壤酸鹼度適應性強,較耐鹽鹼。對氧化硫和氯抗性強,但對煙塵的抗性較差。[1]
圖片
培育方法
說龍柏球,就知道是球形培育了,但讓其自然生長然會出現樹形雜亂、瘋長的現象。龍柏球是由小喬木—龍柏,經過修剪和特定的方式培育而來,其本質就是龍柏。
控制龍柏的生長高度,經過多次修剪,培育出冠幅端正圓滿,接近球形的龍柏。
這種樹形的好壞,取決於修剪人的術。換言之,因為這種樹適應性特強,別的方面不需要費功夫。修剪每年最少兩次,6月下旬至7月和10月以後,可以的話在6、8、10、三個月和第2年的3月抽芽前各進行一次 。
嫁接常用2年生(1年生壯苗亦可)側柏或圓柏作砧木,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側枝頂梢,長10-15厘米。露地嫁接於3月上旬進行,室內嫁接則可提前至1-2月,但接後須假植保暖,3月中下旬再移栽圃地,嫁接方法採用腹接,接穗剪去下半部之鱗葉,腹接於砧木根頸部,砧木枝葉全部保留,接後壅土近接穗部或用塑料薄膜覆蓋於床面,使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成活後可施薄肥,並修去砧木頂梢,第二年春將砧木上部齊接口剪除。
扦插繁殖有硬枝(休眠枝)和半熟枝扦插兩種。休眠枝扦插又有春插和初冬插之分。春插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初冬插於11月上中旬進行。插後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可促進癒合和提早生根。半熟枝扦插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插穗選用側枝頂梢,長15厘米左右,剪除下部小枝及鱗葉,插入土中5-6厘米,株行距可採用5厘米×12厘米,插後掀實,充分澆水,搭棚遮蔭,以後經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冬季乾燥時在中午亦須噴水。扦插初期忌陽光直射,需全日庇蔭,待癒合後早晚逐漸增加光照,龍柏髮根慢,一般需6-8個月左右,根數少,宜留床1年,第三年春移栽。在培養期需立引杆,注意修剪、摘心、扎枝,使苗木長得挺直、緊密,若培養龍柏球,可去頂摘心,一年行3-4次,逐步養成,龍柏移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進行,帶泥球移植。 [2]
培養途徑
基本有是對龍柏苗摘心去頂,一年進行3~4次,促使側枝逐步發展成龍柏球。二是對原有中部以上生長不好的龍柏苗截干,培養成龍柏球。三是對枝條疏鬆而不緊密的龍柏去掉正頭,然後用繩索紮成球形,繼續培育而成。
圖片
分布範圍
原產於中國及日本,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滁州為龍柏球中心產地,龍柏球種植面積數量居全國首位。
生長環境
屬溫帶樹種,耐寒性強,為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幼苗較耐陰。喜疏鬆而排水良好的中性鈣質土,在強酸性土中生長不良,能耐輕寒鹼。[3]
園林用途
龍柏球較多用於全光照下快車道的隔離帶中,也可用於草坪角隅或與其他球形樹種配置形成大小不一的球形景觀。[4]
龍柏樹形優美,枝葉碧綠青翠,公園籬笆綠化首選苗木,多被種植於庭園作美化用途。應用於公園、庭園、綠牆和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龍柏移栽成活率高,恢復速度快,是園林綠化中使用最多的灌木,其本身清脆油亮,生長健康旺盛,觀賞價值高。